John 在默主哥耶的特殊體驗

John 在默主哥耶的特殊體驗

(🎤 廣東話翻譯)

(🎤 普通話/國語翻譯)
各位,我的名字叫John約翰。在1987年,我經過天主奇妙的安排,我在默主哥耶住在其中一位神視者的家裏, 她就是瑪莉雅。她把她的房間讓給他堂兄弟和我一起住, 而她和她的妹妹Milka就住在樓下。也是因他們的緣故我認識 Slavko (斯拉夫高)神父,我和他見了面,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討論,他説自己十分相信聖母在這裏的顯現。

有一天,瑪莉雅叫我早點回家,今天晚上11時聖母將在十字架山上顯現。我們一行四人,坐車到了山腳,後來用了約35分鐘便跑上了山。

在聖母將顯現的時候,很多人已經到了山上,他們唱聖歌及唸玫瑰經。顯現的那一刻,漆黑一片。當時神視者瑪莉雅、Vicka 和Jakov 在我的前面,有一顆很大的星星在大十字架上方經過,我們都十分驚訝,聖母顯現結束以後,我們下山回家。

有一天下午,我和瑪莉雅說我可否問她一些問題,她在顯現時見到了什麼?她說:「聖母的樣貌十分漂亮,當她出現時,旁邊常常有着大大小小的天使在旁。(那天使是怎樣的?)有些天使像小孩,另外一些大天使看來比較嚴肅,令人敬畏。但他們都十分神聖。」當瑪莉雅描述天使的樣子時,我就好像在親眼看見他們一樣。我再問聖母的樣子是怎樣的。她說聖母穿的衣服有時十分漂亮,特別在她的瞻禮慶日,她穿的衣服特別亮麗,而且還有很多天使出現。

聖母說:「你們要作一個決定去成聖。當你做決定去成聖跟隨天主,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會遇上很多困難,我們要從窄門進去;但是,很多的安慰和甘怡將會由我來給予你,直到你面對面看見天主那一天為止。縱使有很多困難,我會幫助你們的。」

我再問這位神視者很多問題,她回答得很有條理,後來我和神視者說:「等一會聖母顯現時,你可否跟聖母說John約翰在此。」她說「可以的」。我聽了很開心。「可否把我的意向告訴聖母?」我還未說完,便從身上取出一張字條,上面寫滿十多個祈禱意向。她說:「約翰,你不需要這樣做的,聖母是我的母親,也是眾人的母親和你的母親。你可以直接跟她說,她會用特別的方法回答你。」她回答時很謙虛。聖母是那麼接近她,也接近我們每一位。

然後我說:「我要早點去,顯現快到了。」那時大約四點半。我希望早點去,因為已有千多人在哪裏等候。她跟我說:「約翰,你可否為我祈禱?」我心裏想:為你祈禱?你已是每一天看到聖母!「約翰,請你為我的一個意向祈禱。」我說好的。「請為我每日不斷的皈依祈禱。」

她這句「每日不斷的皈依祈禱」,為我來說有很大的感觸;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肖似耶穌。

我離開她的家後,站在聖母顯現的神父宿舍辦公室外,當時有一群神父在我前面,門前有三位守着,包括Slavko (斯拉夫高)神父、一位男士及一位修女,那時,只有神父才可以進去。當我退後時, Slavko (斯拉夫高)神父因已認識我,便把我一手推進房間去了。我進去後選了一個位置,馬上靠前方站着。我的前面有一個書架和十字架,大家跪下來開始唸經,全部神父約30人。神視者瑪莉雅,和Ivan 及Jakov 進來,他們進來時大家便起立。我們劃十字聖號唸天主經,當開始唸天主經的一刻,聖母便顯現了;我們不知道聖母那時來到,有時候在第一句「我們的天父」或在第二句「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總之,在唸天主經的時候,聖母便來了。當聖母出現前時,從上而來有一道光,閃了三次,就算在室外他們還是看到一道光,閃三次後,他們便看到聖母出現。他們說聖母顯現時她的腳都是有一片雲包圍着。

那一次,他們跪下時,我有一個很神奇的經驗。這是我所看到的。

當時,我看見聖母在我面前,前面有一位男孩約12歲,我知道這位男孩就是我,我們三個人在一個很大的房間內,那裏沒有天使,而我清楚看到聖母捉緊着男孩的手,這男孩有點害怕,聖母拉着他的手,把他拉到她的面前。在聖母拉着男孩的手的時候,我突然感到我的身體好像被聖母拉扯到這男孩身上,那時這個房間裏便只有我們兩個人。聖母在我面前,而我就是那位12歲的男孩,聖母一隻手拉住我的手,另一隻手摸着我的頭說:「好孩子!好孩子」(Good boy, good boy。)她的面容很開心,充滿平安,好像已認識了我很久,而當時聖母和我的距離,不及手臂的長度。為我來說很特別。她好像已認識了我很久,她很開心見到我,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那麼開心的人,她的美麗不是世間選美會的美麗;那種平安和喜樂,像是由內湧出及散發出來。我的內心深處,一句說話重覆着:「萬福,充滿恩寵者!」她確是恩寵滿溢而由內湧流出外。

最奇怪的是,當男孩(即是我)被她的手摸着我的頭時,她竟然覺得還不夠親近,她把我拉近讓我坐在她的膝上,我覺得有點不習慣,而她表現從容。她很開心的說着「Good boy, 好孩子,好孩子」。她好像已認識了我很久,她對我的關心和愛,我深深體會到沒有一個人像她那麼愛我,沒有一個人像她那樣關心我,這完全把我融化了。當我(這12歳男孩)坐在她的大腿上,她的頭比我還高,她摸着我的頭,而且很開心見到我。

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她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在一天內被炸彈轟炸死掉了。因此媽媽脾氣有時候有點大,小時候我們兄弟姊妹有時也有點怕她。媽媽已經過世了。而聖母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創傷、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需要,她的母親的愛擁抱我們。

當時我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時間,但是這神奇的經驗突然之間結束了。我返回了現場。

在另幾次聖母顯現中,我在房間內左看右看;當聖母顯現來到的時候,他們跪下來,聖母走的時候,他們同一時間往上看,他們的手沒有觸碰對方;平日他們也不頻繁見面,所以不可能安排了這40年所發生的。他們也在星期三和星期五只以麵包和清水守齋,這是我住在她的家中看到的。瑪莉雅的父親說他的女兒不會說謊話,說的是真實話,她的堂兄弟說他們不會在這嚴重的事情上說謊。

有一天,當聖母顯現時,我也在場的最後一天,我竟也第二次看到聖母出現在我跟前。

聖母出現時不像她上次的樣子,她的頭上有很多星星,而且嬰孩耶穌在她身邊由她抱着;最奇怪的是聖母把嬰孩耶穌放在我的手中,小耶穌挨在我的胸口,耶穌的左手抓着我的左手,我還記得我的手錶給他摸過,這手錶至今我仍保留着,因為它被耶穌觸摸過。他的眼睛看着我,然後他看着聖母,因此我也看着聖母;我看到她的頭上有星星的皇冠,而她的樣子比我上一次看到的較為嚴肅,但仍十分喜悅。她的衣服更加漂亮,這一次我看到她的前邊有朶雲包圍着她的雙腳。上一次我沒看到,因為那時我(12歳男孩)坐在她的腿上。

聖母看着我說:「當你見到教宗的時候,你會不會跟他說你所看到的一切?」我說:「見到教宗?如果我見到他的話,我一定會說。」這神秘的經驗也完了,我不知道那過了多長時間。

回家後我跟神視者瑪莉雅說:「明天我要回羅馬了,因為我希望去見教宗。」我也沒有跟她分享剛才所發生的事,因為我仍十分驚訝。我便留下了我的電話及地址給她。

回到羅馬後,有人敲我的房門,說道:「明天你將去見教宗了。」我奇怪誰給我安排這事呢?我想應該是其中一位神父之前為我安排,他也休假離開了,他其實也不知道我那天才回到羅馬。

第二天早上九時,我被安排見到教宗,我把一塊聖牌送給他,跟他說:「這個聖牌是聖母祝福過的,是她在默主歌耶顯現時所祝福的。」教宗回應説:「默主哥耶?」教宗好像邀請我分享更多有關默主歌耶的事。我說我住在一位神視者的家裏,他們都很正常,沒有什麼幻覺。我說在那裏我看見63位神父同時聽告解,及一些修女,整個默主哥耶都以基督為中心。神視者們都很正常及很友善,也見到神父們。

然後教宗問我,隨後會到那裏去?我回答我會回香港,他立刻請旁人給我玫瑰念珠,說:「John若翰 ,請你為我祈禱。」我說:「聖父,我會為你祈禱,特別今年是聖母年。」跟着教宗問道:「你想不想我為你祈禱呢?」在我還沒來得及回答,他已經把我擁在他的懷中。在祈禱後他還說:「你要跟中國人說:我很愛他們,我每天為他們祈禱。」

回到香港後,有一位華神父剛從默主哥耶回來,神視者請他找我,我們互相認識了。有一天,華神父跟我在電話上討論提議:「我們把默主歌耶的訊息翻譯成中文吧!」我說好的。當天是星期六下午,我在翻譯的時候覺得有點疲倦睡着了,一覺醒來就看到四個字「默主歌耶」。我相信這四個字不是我的聰明才智所想像到的,而是聖母賜給我們中國人這麼美好的翻譯:默想主耶穌,歌頌主耶穌。默主歌耶。

默主歌耶改變了我很多,聖母的顯現令我深深感受到天使所說:「萬福,充滿恩寵者!主與妳同在。」

聖父,我感謝你賜給我們這麼美好的聖母瑪利亞作為我們的母親。感謝主!讚美主!

梁達材神父專訪 : 他是香港最大的默主哥耶推動者之一

梁達材神父專訪 : 他是香港最大的默主哥耶推動者之一


(🎤 廣東話翻譯)

(🎤 普通話/國語翻譯)
Eva Leung
各位,今天我們很開心來到香港新界大埔,聖母無玷聖心堂,訪問一位神父。我問各位,若我們提及默主哥耶,香港很多朋友都認識這位神父,但你們知不知道這位神父是誰?很多教友稱呼他為神父爸爸。讚美天主,讚美聖母,梁達材神父。

Fr. Leung
各位,你們好。

Eva Leung
很開心,很高興,今天你來與我們分享。

Fr. Leung
不敢當,不敢當。

Eva Leung
神父,我知道你在早期已帶領朝聖團到默主哥耶,我想請問是在何年?

Fr. Leung
我記得是2004年,當年我沒有計劃去默主哥耶,因為那時很多地方的神職人員,一般都認為它未被教宗及教會承認,所以我們還在猶疑是否該去。後來一天早上在聖堂內,有一位教友很高興地告訴我:「神父,神父,我昨天晚上祈禱時,耶穌讓我告訴你,你要去默主哥耶。」

Eva Leung
梁神父,我知道你在2004年第一次去默主哥耶,而當時你帶領著加拿大多倫多中華殉道聖人堂的教友去到默主哥耶,第一次你有何感受?

Fr. Leung
當然有好奇心,因為那時香港有很多人反對默主哥耶,還有教會尚未承認,但我覺得,無論如何,既然已來到,便跟他們一起。你問有何特別?也沒有什麼特別,但你會覺得很平安,很高興,一起祈禱,一起朝拜聖體,一起上聖母山、十字架山,朝聖般,感覺非常舒服,也不覺任何困難。但後期我有坐骨神經痛,差不多上不到山。在這十幾次中,其中有一、兩年,感覺很辛苦,要用一些工具來支撐著,但我還是繼續去。在那裏,我沒有特別祈求,我覺得很多兄弟姊妹他們的得著,也就是我的得著。我有機會聽告解,有機會與他們一起同行,很多人的健康較我為差,他們也能上山敬拜,所以我覺得這些為我是很正常的,不覺有很大的跨越,聖母如是,簡單地。我相信你會問,為何守齋?其實早年前我在香港時,斯拉夫高神父曾來香港探訪,我們有機會與他近距離接觸。我們在修院內接待他,我記得有一次請他下來吃飯,但他說:我不下來了,我今天守齋,吃麵包清水。我立時在心中想:這麼傻,有飯不吃。這是我當時的第一個印象。當我來到默主哥耶,想起這裏開始麵包清水齋的,心想既然來到朝聖,而我是完美主義者,不如做全套,雖然沒有守過,也開始守齋吧。於是在第一次朝聖時,開始在星期三那天便跟村民一起守麵包清水齋。記得星期五,那天剛巧是聖若翰洗者誕辰節日,有人告訴我說:神父,今天不用守齋,可以吃大餐。但我心想,糟糕了,我星期三守了齋,若星期五不守,因為不用守,那麼下星期三,我百份百不會再守齋的。我是完美主義者,於是我覺得既然開始了便要堅持,繼續守齋,就算其他人吃大餐,我照樣守齋。我堅持星期三、星期五守齋,結果堅守至今。

Eva Leung
神父,我覺得守齋為我來說,如果是清水麵包,是辛苦的,我也試過,覺得暈眩的,但我知道,你乘坐飛機遇到星期三、星期五也照樣守齋,十多年也如是。

Fr. Leung
但很奇怪,我不覺得太沈重,難以接受,真的不明白,像現在你問我對默主哥耶有何感覺,我真的沒什麼感受,我只感受到教友的皈依,教友的皈依即我的皈依,不一定要親自經驗過才是你的經驗。那裏整條村子的人都守齋,很正常的,我不覺得我很特別,整條村子有過千的人,人人都守齋,你有何特別,我覺得沒甚麼特別,正常不過。

Eva Leung
神父,我知道你從默主哥耶回來後,教導教友們做麵包,用來守齋,為何不到麵包店買?

Fr. Leung
在麵包店買也可以,但我們自己做的,用料較好,用較實質的麵粉,而外面買的,用很多發粉,質地疏疏離離,我們做的較實質,用較少的發粉自己發酵,自己烘焙,故此質感較好。他們有食譜給我們,我們跟著做,較健康,外面買的稀薄,食完也不覺飽,而且不健康,聖母也不想我們不健康,若守麵包齋不健康,各人因守麵包齋而病了,那便很可笑,但不是人人也一定要自己做。

Eva Leung
神父,你在這十多年內,差不多年年都去默主哥耶,有沒有遇過一些困難,如經濟上,或是沒足夠人數報名,沒有人幫手,又或是工作太忙。

Fr. Leung
我記得最緊張的一次是與空中交通有關,有一次,當我們飛到目的地時,遇上豪雨,不能降落,飛機返回起飛地,要再等第二班機前去,這次比較麻煩,其他也沒有遇到什麼特別的事故。

Eva Leung
聖母在默主哥耶顯現已四十年,一直教導我們用心祈禱,神父,我自己唸玫瑰經很多時也會分心,所以專心祈禱已很難,又怎樣用心祈禱?在默主哥耶聖母怎樣教我們祈禱。

Fr. Leung
說實話,聖母並沒有特別指明要怎麼做,她只提示,溫馨提示,聖母不會像老師般指示,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完全沒有的。這視乎個人的情況,說實話,我是很容易分心的。

Eva Leung
神父,時常有教友想問,沒有去過默主哥耶,甚至沒有去過朝聖,我們如何可以更加依賴聖母,及信仰耶穌基督?有時人的心很雜。

Fr. Leung
這是不需要教導的,你自己在默主哥耶所領略的,自己實行便可,聖母可能藉著你的小小行動,或你的代禱,使人皈依,這些我們不知道,各人也不同,我知道身教多於言教的。

Eva Leung
神父,我想問些嚴肅的問題,其實很想尋求,明恭聖體和以清水麵包守齋,對我們教會有何幫助?

Fr. Leung
幫助與否也得看個人的,如朝拜聖體是需要時間,你要放下雜務,在行動上你需要放棄一些東西,不是指朝拜聖體本身,而是你放下一些東西,如守麵包清水齋,你需要放棄平時你吃的東西。放下,我覺得重點是放下,不容易的,像守齋,因為我很喜歡吃東西。那時我繼續守齋,其實是有小小的驕傲,完美主義,不是驕傲,是完美主義,別人守你不守,一起守,於是守。天主及聖母也幫助,開始時非常困難,時常聞到隔離飯香的引誘。其實耶穌基督一直看顧我們,我們聆聽、祈求、尋找,耶穌都知道。耶穌更緊張,是耶穌召叫我去默主哥耶,而不是聖母,我曾告訴你,第一次我沒有去,但有一位聖神同禱會的會員,那些會員很熱衷,我相信他們,她也不知我有人曾邀請我去默主哥耶而被我拒絕,只是她在祈禱中,耶穌請她跟我說祂想我去默主哥耶,是耶穌邀請我去默主哥耶的,我相信這位姊妹不會說謊,她跟我說,我第一個「是」全因為耶穌,你看。而聖母的訊息絕大部份是:我的愛子,我邀請你回到我聖子面前,他們二人連合起來,耶穌把我推往聖母那裏,聖母要我往耶穌那裏,他們母子的關係很舒服的,完全沒有半點刻意的指指點點。

Eva Leung
神父,有一位教友曾告訴我,有一年你在默主哥耶遇到一位德國記者訪問你,你來到默主哥耶有何感覺,你想也不想便說,Home家庭,為何你覺得在默主哥耶是一個家庭?

Fr. Leung
其實有聖母的地方,她是我們的媽媽,她每天臨在,雖然她只顯現給神視者。當我們的車輛接近默主哥耶,還沒有進城,各人都已感覺氣氛不同。當然我們也有機會參與聖母顯現時的祈禱集會,聖母不只在集會的地方,而是臨在於整個村莊。我沒有刻意去想,總之有聖母我們的母親臨在的地方,我感覺很舒服而已。

Eva Leung
所以你很期待下一次再返回家?

Fr. Leung
我常說:按天主的聖意,我很幸運,年年都有機會去,但不是必然的。

Eva Leung
那你是聖母揀選的特別使徒?

Fr. Leung
我只能說:盡我能力。

Eva Leung
各位,我們今天很開心梁達材神父與我們分享他在默主哥耶的經歷,及帶領我們祈禱。我們在此希望天主及聖母祝福大家,祝福梁神父。希望疫情過後,梁神父可以再帶領教友去聖母的家。

Fr. Leung
我們一起祈禱:在天之父,感謝祢賜聖母媽媽在我們中間,並祈求世界能重獲健康的環境,終有一日,我們大家共聚在默主哥耶的家中。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願主與你們同在。

Eva Leung
也與祢的心靈同在。

Fr. Leung
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Eva Leung
亞孟。多謝梁神父。

馬杰執事 : 屬靈轉化的見證

馬杰執事 : 屬靈轉化的見證


(🎤 廣東話翻譯)

(🎤 普通話/國語翻譯)
大家好,祝你平安。我是多倫多教區的終身執事馬杰。

最早聽到默主哥耶是在2001年的時候,當時有一位弟兄教友安德先生,他寫了一本書是來自默主哥耶的訊息,看了以後知道聖母在那地方顯現給幾個孩子,要求我們祈禱,誦唸玫瑰經,守齋,那對我來說是非常的受用,因為我是新教友,在2000年領洗的,對於如何祈禱,如何守齋了解很少,這可以幫助我怎樣去實踐這信仰。

真正能夠到默主哥耶朝聖是在2008年,那時候,多倫多這裡有一對夫婦 Dominic 和 Christina,他們非常熱心,每年組團到默主哥耶朝聖,終於在2008年的時候能夠成行。

來到默主哥耶後,我的第一感觸是,在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我們這麼多的弟兄姐妹在這地方分享同一信仰,在這裡一起祈禱,參加彌撒,朝拜聖體,整個的宗教氣氛使我感覺到很大的感觸,很自然的便融入祈禱的氛圍裡,但我們知道有時候當一個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祈禱,希望和天主更加接近時,有些時候會經歷一些試探。

我大概是在到了默主哥耶後第3天,開始經歷這樣的試探,我進入了一個狀態,手裡拿著玫瑰唸珠,可是沒有辦法祈禱玫瑰經,不曉得是什麼原因,就是非常非常的困難,不知道怎麼辦,進入這樣一個狀態。

後來我便深思,請教我們的江蒙席給我一些開導,但仍然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去教堂祈禱,參加彌撒,祈求天主把這個困難給我拿掉,可是也沒有辦法,這樣的狀況過了三、四天的時間,蠻困難的。

後來有一天晚飯後,其他人都去參加彌撒,那時候我還是不太有熱情,所以一個人待在後面。記得住的地方後院有一平台,我站在上面時,這時候天快要黑了,默主哥耶 St. James 教堂的鐘聲便開始,一聲一聲的傳來悠揚的鐘聲,進入我的耳鼓,進入我的心靈,那時刻好像是天主特別的恩寵時刻,你的感覺是整個心靈本來是被烏雲壓抑著的,一下子便驅散了。這感受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那是什麼樣的感覺,我想到最接近的是達味在聖詠中說的一句話,他說:我用我的豎琴,解決了我的一切困擾。用豎琴解決了一切的困擾。

當時我的感受是,天主用教堂的鐘聲,驅散我心中一切的疑慮,一切壓抑著我的鬱悶,這些東西一下子便驅散了,然後太陽的光好像重新照耀在我的心靈上。我相信是天主在這時候特別給我上了一課,因為我所知道的祈禱是口禱,不斷的祈禱玫瑰經,這時候我開始意識到祈禱不僅是用嘴祈禱,更多時候是一種心靈,一種心神的的祈禱,英文是 contemplate,中文稱之為靜觀,或是默觀,開始進入一種使我們可以從我們人生經歷的一切事情,甚至沒有語言,在一切靜默當中,我們也可以體驗到的天主。所以教堂的鐘聲給了我這提示,這使我意識到體驗天主的臨在不光是在我們祈禱的時候,而是在我們生活的現刻的時候,都可以體驗到天主的臨在,換句話說,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時刻,都可以成為祈禱的時刻。

來到默主哥耶當然一定要去聖母山,有人問:你是否上了很多次聖母山?其實沒有,我一共只去過兩次,因為我第2次去的時候,我看到聖母的雕像,這聖母雕像的一隻手放在心頭,另一隻手指向一個地方,當時我感覺聖母好像給我的訊息是,聖母在告訴我們,你們來這裡朝聖,你知道我的心意嗎?我的心意是你要往那裡去。往哪裡去呢?她的手指向十字架山。

我們知道在默主哥耶有一座十字架山,這座山很高,較聖母山高出很多,而且這山上全是石頭,爬這座山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從此之後,我便開始攀登這十字架山,第一次攀登覺得蠻困難的,很困難的爬上去,整個十字架山的路程就是一個拜苦路的過程,沿路一共建了14處苦路,一步一步的一邊祈禱,一邊跟主耶穌一起背負著十字架,直到山頂,山頂上有一個巨大的的十字架。

在攀登這十字架山的過程中,我們一起祈禱,同時不管是自己,還是來自世界各地很多的兄弟姐妹,都在每一處的苦路停下來祈禱,然後繼續往前走。過了幾天後,我每一天去攀登十字架山,到最後幾天,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個人時間,靜靜地去攀登這十字架山,所以我開始在早上天剛濛亮的時候,或是晚上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這些時段人比較少,可以一個人靜靜的,慢慢的一邊攀登十字架山,一邊默想,體驗我們的生活和主耶穌背負十字架這份親密的,連接的關係。

這時候我開始體會到我們的生活,我們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其實都是和主耶穌一起背負十字架,或者是主耶穌在背負著我們的十字架,和我們一起攀登,一起行走我們的人生路,所以這時候我們意識到這一份生活,其實是一個非常充滿恩寵的生活。

在攀登十字架山時,有時我們會看到有些弟兄姊妹,他們赤著腳的攀登十字架山,當時給我的感觸很大,他們有這麼大的受苦精神。還有一天,我記得是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那時我正從山頂開始往下走,有一位修女往上去,我立即感覺很奇怪便問她,我說:修女,天快要黑了,因為太陽很快便落下去了。她說:是,我準備在這裡徹夜祈禱。這件事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因為,有這麼多的弟兄姐妹,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他們以他們的行動見證這份信仰。

與我們一起去朝聖的,有一位年紀很大的長者江蒙席,80多歲了,我們一起攀登十字架山的時候,他很困難,因為他曾患了兩次癌症後來痊癒,所以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很困難的。我記得他在第九處苦路摔倒,因為地上都是石頭,他摔倒在石頭上面,腿也碰破了,還在流血,然後再壓下去俯躺了。當他起來時講了一句話,我在旁邊聽到,對我的感觸也是蠻多的,因為他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主啊!祢大概是認為我不配和祢一起走這苦路。

當時我看到這位如此謙遜的長者,他這一份反省,他說:我不配和主一起背負這十字架。這時我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配和主一起背負十字架,實際上是主耶穌背負著我們的十字架,所以我們經過人生的時候,主耶穌給我們這個機會,使我們能夠將我們所經歷的這個,我們所背負的十字架,和祂的苦難連接在一起,這是一份多麼大的恩寵,這是多麼大的恩寵。

如果要我說在默主哥耶幾段時間的體驗,我想有兩個。第一,聖母,我們的母親,默主哥耶母親,她希望我們來到主耶穌身邊。第二,我們和主耶穌一起走十字架苦路,是一個恩寵之路,我們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恩寵的路。

說到我後來能夠成為終生執事,也不是說和默主哥耶完全沒有關係,主要是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份聖召,雖然早在2002年時,有一位執事弟兄曾跟我說,你會成為一位執事,但是我根本不相信,因為我不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服務他人,不願背負自己沒必要背負的十字架。可是我太太和女兒,她們都是在2008年5月去默主哥耶的,她們回去以後,後來整年從2008年到2009年,我們家中所發生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標記,天主召叫我作為一位執事的標記,越來越明顯。

我想我在默主哥耶的這一段時間,每一天去攀登十字架山,這個經歷使我意識到不要害怕,不要害怕背負十字架,如果是天主召叫的話,天主一定會給我們更大的恩寵,而且使我們的生命不僅是更多的接受天主的恩寵,也把天主的愛及恩寵帶給我們身邊的人。

我想默主哥耶對我來說真正體驗到的是:第一,聖母希望我們來到主耶穌身邊。第二,不要害怕走我們人生的苦路,因為這路是充滿恩寵,充滿天主愛的路,因為主耶穌和我們一起,祂背負著我們的十字架。

謝謝大家,我的分享直到這裡。

夏志誠,香港教區輔理主教 : 教理講授: 用心祈禱

夏志誠,香港教區輔理主教 : 教理講授: 用心祈禱


(🎤 廣東話翻譯)

(🎤 普通話/國語翻譯)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在此跟大家分享用心祈禱這個靈修課題。用心祈禱很容易給人誤解,以為用心即是看不見,所以我有心還是無心你也不知道。其實不是,用心祈禱我們是要栽培的,這個栽培的用心祈禱是可以用一些看得到的方法,很重要的,有兩個元素,就是時間和空間。

在馬爾谷福音第1章35節中記載:「一天清晨,天還很黑,耶穌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裏祈禱。」這短短一節便道出耶穌的時間:清晨,天還很黑,很寧靜,沒有一人。然後到哪兒祈禱?荒野,與父溝通、談話。

所以提醒我們,用心祈禱不是只用我們的心在我們乘搭地鐵或在街上行走時,用心祈禱便可,我不排除你可以這樣隨時隨地祈禱,但若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固定的空間、養成祈禱的習慣,其實很難隨時隨地祈禱的。隨時隨地祈禱只是一個藉口、掩飾,我們是需要有祈禱的習慣,這樣我們才會有隨時隨地祈禱,不斷的祈禱。

說回空間、時間,為我們是如何?空間其實是為自己營造一個祈禱的氛圍,或許你喜歡到某一聖堂,可以的,又或是你逛大自然的地方,花園等,也可以。不過一個可取的方法是在家裏,自己有一個祈禱的角落,擺放一些能提醒你與主的關係的物品,例如一件你喜愛的聖物,或朝聖時買回來的,或領洗時代父母送給你的物品,總之能提醒你那份與主的親近的,便可幫助你祈禱,擺放在那裡,何時有需要便往那裡祈禱。

時間也很重要的,盡量安排固定的時間,為何?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到時候便做某事,如吃飯,定時候吃飯對身體好,睡覺、醒來也是,祈禱也是,我們要約會天主像約會人一樣。那麼在何時?每人的生活起居不同,但要找一時間,早上,或中午飯後,或晚上睡前,何時也可,但盡可能是同一時間,盡可能吧,因為一般我們由星期一至星期五是一個模式,星期六、日是第二個模式,但最少我們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是固定的,星期六、日不固定,不要緊,但還有五天是固定,這是需要的。

有了時間和空間,跟著祈禱說什麼呢?一般來說,我們開始時,若以祈禱是一進程,成長過程來說,我們開始時大多以成文的,即經文,無論是教會寫的,甚至是耶穌教的天主經,教會寫的聖母經等等,或是聖人寫的,由經文開始,比較容易,即使是唸經文也要用心祈禱。但若深入些,有多些祈禱習慣,養成一種跟天主已聯繫上,建立了的關係。祈禱其實就是關係,祈禱是一個工具、媒介、途徑,建立與天主的關係。用心祈禱其實是用心去建立這份與天主的關係。

現在我們談談內容,開始時我們唸經文,唸經文之餘,過一段時間,應該要再深入一點,若想更加好是用自己的說話。為什麼?若用經文那些說話,感覺像是男士追求女士時,向她唸動聽的情信,但是別人寫的,沙士比亞寫的,非常動聽,很多華麗的言詞,但若深入了,這女孩不是想聽這些的,她只想聽你對我有何看法,有何想法,有何感受。天主也一樣,即使多美的經文,不能完全表達我此時此刻的感受。那怎麼辦?那便要打開我的心靈,向天主說我現在的喜、怒、哀、樂,我的掙扎、困苦、開心、不開心等等,一般來說,用自己的說話較經文更勝一籌。

當這關係更深入時,我要補充一點,深化與天主的關係,最重要是不要只說好話,不要只向天主說我今天做了很多,唸了很多經文,感謝天主給機會我幫助了很多人,又與很多人分享祢的慈愛,我讚美祢。不要只說這些,也要與天主坦白自己的掙扎,自己的軟弱,自己的跌倒,因為這樣才能加深與天主的關係。試想想,我們與朋友的關係是如何加深的?共患難,對嗎?共患難便可加深這關係,大家一起經歷這些困難時刻,與耶穌的關係也是一樣,跟祂多交談。

再深入些,更加需要的不僅是我們的說話,我們要用天主的說話與天主交談。這多麼奇怪,用天主說話與天主交談?怎能做到?看聖經,聖經便是天主的說話。所以用心祈禱必然是要用心讀經,用心看聖經,我會特別強調讀經,不單看,為什麼?不論你是心讀,還是口讀,你讀給自己聽,是聆聽。

我們的信仰由那裡開始的?是由聆聽開始的,對嗎?聽天主的說話,像嬰兒,爸爸媽媽抱著他,整天跟他說話。嬰兒剛出生,父母已經常擁抱著他,愛他,不捨得他,常跟他說:你是我的心肝寶貝,說很多話,嬰孩明白嗎?當然不明白,他如何知道他們在說什麼,是完全不明白的。但是,他一直在聽,聽一年,聽兩年,於是他學會說話,不是嗎?同樣,我們是天主的兒女,我們要聽天主所說的話,看聖經,看聖經,讀聖經,讀的時候要聽,給自己聽,聽到什麼?聽到天主說:「你是我可愛的兒女,我因你而喜悅,我看見你很開心,你離開了不要緊,你回來我擁抱你,我會為你帶上戒指,給你穿上長袍,為你宰殺肥牛犢。」

這些我們要聽,因為我們常常不相信,是否真的?天主祢真的這樣?真的那麼愛我?真的不計較?我們真的很難相信,於是我們要聽。所以用心祈禱不應只是我們要祈禱,不是的,不是的,第一件事不是祈禱,很攪笑,很奇怪,第一件事是看聖經,聽天主的說話,讀聖經,所以祈禱和讀經時常分不開,祈禱和讀經分不開,所以祈禱時間也是讀經時間,聆聽天主聖言的時間。

這關係是如何建立的?不是我建立這關係,其實是祂先開始這關係,天主開始來找我,天主向我發言,天主說祂捨不得我,祂來尋找我,其實我們是回應。於是用心祈禱可以更上一層樓,除了我說話外,我的說話慢慢地成為天主的說話,因為,天主的說話已滲透了我。或如保祿所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

這樣,用心祈禱便達至這層面,由讀經開始,經文開始,到用自己的說話,用天主說話。然後那些靈修學者,聖人跟我們說:「天主會慢慢引領我們。」在用心祈禱這成長階段裡,最後一句是說什麼?同在,同在,不是再去說什麼。

記得有一故事關於聖維雅納,一位本堂神父的主保,他常常看見堂區內有一農夫,每天早上都來到聖堂望著聖體,望一段時間後才去工作,放工在田地回來也如是,望一段時間,嘴巴不動,也不說話,維雅納覺得很奇怪,於是問他「你在做什麼?你跟天主說什麼?」他回答神父說:「神父,我沒有說話。」「你不說話,那你在做什麼?」「我在聆聽,聆聽天主。」「那麼天主跟你說什麼?」「天主沒有說話。」「什麼?天主也不說話?那天主在做什麼?」「天主在聆聽。」

聽起來像是很玄,很奇怪,但其實是深入地說出,彼此交心,彼此聆聽。那份尊重、期待、渴望,用心祈禱最後是渴望天主,而在渴望天主中,發現天主原來早已渴望我。其實在天主教教理卷四內,論及祈禱時,給祈禱其中一定義是「想念那位,想念我們的天主」。

各位兄弟姊妹,用心祈禱便是這樣的一回事,當我們用心祈禱時,發現天主早已闖入我們的心靈,為我們敞開心靈,願意我們進入祂的心,好能與祂心心相印。所以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用心祈禱。

天主保祐大家。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