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主哥耶聖母訊息 (2025年3月25日)
「親愛的孩子們,在你們被召叫皈依的這個恩寵時刻 ,我鼓勵你們,小孩子們,為那些遠離我聖子耶穌聖心的人心靈的皈依,向我獻上你們的祈禱、痛苦和眼淚。請與我一起祈禱,因為,小孩子們,沒有天主,你們就沒有將來或永生。我愛你們,但是沒有你們,我就幫助不到你們;所以,請向天主說「是」。謝謝你們回應我的呼喚。」(經教會批准)
Marinko Šakota神父的反思
1.「在你們被召叫皈依的這個恩寵時刻。」
為什麼我們再次被召喚去悔改呢?因為我們常常想要改變別人,改造世界。
我們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指責他們,談論他們,對他人或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瞭如指掌。當然,與他人談論第三者或某事件並不一定是錯的,這有時反而顯示我們並非冷漠無情,而是關心他人的遭遇。然而,我們必須謹慎,因為我們可能會過於專注於別人,而忘記了自己也需要悔改。
耶路撒冷的婦女對無辜受苦的耶穌表示憐憫。然而,耶穌卻將祂的目光從自己轉向她們,說道:
「耶路撒冷女子!你們不要哭我,但應哭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女。」(路23:28)
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誘惑:談論別人,認為他們需要悔改,而我們卻置身事外,不將自己視為悔改的對象。
保祿寫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這一切事,都是為給人作鑑戒,並記錄了下來,為勸戒我們這些生活在世末的人。」(格前10:11)
在斯凱提斯沙漠中,有一次一位兄弟犯了罪。眾修士召開會議後,派人去請阿爸梅瑟來參加審議,但他拒絕前來。於是,司祭又派人傳話說:
「來吧,弟兄們在等你。」梅瑟便起身前往。他拿了一個破籃子,裝滿沙子,扛在肩上。當修士們出來迎接他時,便問道:「父親,這是什麼?」長者回答說:「這是我的罪,它們在我身後不斷漏出來。
然而,我卻來審判他人的罪,卻看不見自己的過錯。」
2.「我鼓勵你們,小孩子們,為那些遠離我聖子耶穌聖心的人心靈的皈依,向我獻上你們的祈禱、痛苦和眼淚。」
這難道不是一位母親的呼喊嗎?我們是否能感受到聖母為那些遠離耶穌聖心的人所承受的痛苦呢?聖母懇求我們幫助她,因為她為這些人而受苦。她既然在天堂,為何仍然受苦呢?因為她愛我們。不愛的人便不會受苦。這樣的人對別人的遭遇無動於衷,只想到自己,追求自身的快樂與享受。
從聖母的話語中——她說人的心遠離耶穌的聖心——我們感受到許多人在沒有天主的情況下生活,僅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物質上的保障。有許多人已經忘記了耶穌與彌撒聖祭,他們的心變得冷淡並遠離了耶穌的聖心。
讓我們為聖母的意向祈求——為那些遠離耶穌聖心的靈魂的悔改獻上我們的祈禱。如此,我們便能向聖母和這些靈魂表達我們的愛。同樣地,若我們因某事而受苦或流淚,我們會發現即使我們的苦難與淚水也將因此而獲得意義。這對我們來說會更容易承受,而我們相信——這對他人也將帶來益處。
3.「請與我一起祈禱,小孩子們」
即使是聖母也在祈禱。為什麼聖母在天堂還要祈禱呢?她祈禱是因為她愛,因為她關心我們。如果我們想檢視自己是否有愛——是否真心愛人,關心他人和關心世界和平——我們應該問自己:我是否為他人祈禱?
我是否為人們心中的和平、家庭的和平、世界的和平,及為罪人的悔改祈禱?
如果我不祈禱,我心中就沒有愛。或者,如果有的話,它也很弱。
讓我們現在決定為他人祈禱——為和平,為人們的悔改祈禱。這樣,愛將在我們心中覺醒。還有一件事:從現在開始,當我們祈禱時,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並不是獨自祈禱——我們正與聖母瑪利亞一起祈禱。
4.「因為,小孩子們,沒有天主,你們就沒有將來或永生。」
為什麼聖母將祈禱、天主、未來和永生聯繫在一起?祈禱真的那麼重要嗎?祈禱是否決定我們的未來和永生?
如果我們將祈禱理解為一個短暫而孤立的時刻,只是單純地請求天主滿足我們的利益,那麼我們就無法領會聖母話語的完整意義。祈禱遠不止於此——它是一種生活方式。
聖母說:「沒有天主,你們就沒有未來……」
祈禱意味著與天主一起生活,而不是孤單一人。祈禱是我在反思的時刻,聆聽天主的心意,問自己:耶穌怎麼看這件事?如果是耶穌在我身上,祂會怎麼做?
祈禱是我整理生活的方式——當我按耶穌的方式行事,當我以正直的心使用金錢,當我用愛心與人溝通,當我以耐心解決問題,當我認識到天主創造之手。
祈禱意味著:我不想孤單一人生活;我希望透過與天主的關係塑造我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我需要時間來祈禱。這就是為什麼我需要參與感恩聖祭,站在耶穌面前朝拜,在十字架前祈禱,在告解中體驗天主的憐憫,閱讀天主的聖言,並且禁食。這樣的人生才有未來,這樣的生活引領到永生——因為它建立在對天主的信靠之上。
5.「我愛你們,但是沒有你們,我就幫助不到你們。」
真正的愛會受苦。它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它在所愛之人的自由面前無能為力。聖母愛我們並希望幫助我們,但因為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她無能為力。就像父母在看到孩子選擇錯誤道路時感到無助——他們因此而受苦,但卻無法阻止這一切。讓我們記住聖母所說的關於自由的話: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知道我深深地愛著你們,並且希望每一個人都屬於我。但天主賦予每個人自由,我出於愛心尊重這一點,在我的謙遜中,我向你們的自由屈身。」(1987年11月25日)
聖母希望幫助我們,但她不想強迫我們,因為她尊重我們的自由:
「我希望每天帶領你們更多地祈禱,但我不想強迫你們。」(1986年8月14日)
這取決於我們。
6.「所以,請向天主說「是」。」
那麼,聖母如何幫助我們呢?最重要的是,通過她自己的榜樣。她對天主說了「是」:「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罷!」這些話發自她的內心,並為天主進入世界打開了大門。
聖母不能幫助你,你也無法幫助她。除非你說:「是的,天主,我在這裡!」

Marinko Šakota神父
前默主哥耶本堂神父
馬林科·沙科塔 (Marinko Šakota) 神父,方濟會士 (1968年生),在奇特盧克 (Čitluk) 完成了小學和中學一年級的學業。隨後,他決定加入方濟會的聖召,先後就讀於維索科 (Visoko) 的方濟會學校和杜邦力 (Dubrovnik) 的耶穌會學校。1987年7月15日,他進入胡馬茨 (Humac) 的方濟會初學院。1989年至1990年間,他在薩拉熱窩 (Sarajevo)修讀哲學與神學,1990年至1992年間在薩格勒布 (Zagreb) 繼續學業。1993年,他在希羅基布里耶格 (Široki Brijeg) 宣發了終身聖願,並於1995年在富爾達 (Fulda) 完成學業。1996年,他在薩格勒布晉陞為執事,隨後在弗羅恩萊滕 (Frohnleiten) 晉鐸為司鐸。
他曾在因斯布魯克 (Innsbruck) 和弗羅恩萊滕的方濟會修院擔任助理,並在奧格斯堡 (Augsburg) 霧市達 (Mostar) 擔任堂區助理司鐸。之後,他在格拉德尼奇 (Gradnići) 擔任了七年的本堂神父。2010年9月起,他被任命為默主哥耶堂區的本堂神父,並於2013年至2022年間負責管理該堂區。
他在《和平使者》(Glasnik mira) 與《我們的家園》(Naša ognjišta) 雜誌上發表文章。作為一位神學家及年輕神父,他密切關注斯拉夫高 · 巴巴里奇神父的牧靈工作。在斯拉夫高神父去世後,他收集了有關他的見證,並研究其人格與事工。這些研究成果結集為《用心生活》(Living with the Heart) 一書,該書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