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短片)
Stanko Mabić 神父

(🎤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亲爱的观众,愿平安与安康与你们同在:

在四旬期内,每日的读经,每日的默想, 以及接触到多方面关于四旬期的默想资料,很多时都会接触到沙漠这名词。故此,今天晚上,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下我对沙漠的意念。

当我听到沙漠这名词时,我想你会跟我一样,联想到一个异国风情的景象。我们不其然会向往拿着照相机,携带冰冻的饮品,跳上一辆冷气房车,作一天,两天,甚至一整星期的观光旅程。可是我们很少人决定去物质稀少的沙漠里住上多年。

******

当我阅读圣经,读到若翰洗者在沙漠住上十五年,又或其他圣者如是,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宁静。宁静,这圣者独自一人 ,没人作伴。入夜,他什么也听不到,连自己的声音或别人的声音也听不到。不过,沙漠中那种寂静仍然未算宁静。寂静可算是宁静中一个因素。但宁静是活在心中,是另类的。我们向往的宁静在沙漠是找不到的。连在修道院里也找不到。我们可以往Carthusian修道院去找,那里的修士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静中,但也找不到。又或者我们返回沙漠去找,也找不到。真正的宁静是从心生。我们从心中的宁静与天主会面。沙漠领我们找到宁静。引领我们达到与天主最深的亲密共融。我们谈及沙漠,宁静,独处,不需要冠上名堂,撒哈拉,犹大,或埃及沙漠。我不会把重点放在地名上,我会着重于精神及内心的宁静。

******

隐者圣安当,隐修院之父,一生都住在沙漠。他说:「那些去沙漠与天主保持和平的人免却以下三种斗争:聆听的斗争,眼见的斗争和言语的斗争。那祗剩余要面对内心的斗争。」面对内心斗争,单靠独处是不足够的。沙漠四周都是静,一定要达致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正是斗争的场地,时常处于斗争状态中。但话说回来,像沙漠里的外在静止,正提供一个极佳的环境,去战胜内心宁静的斗争。

所以,独处和外在的寂静是不足够的。我们要让福音的光辉照耀我们内心,使我们滋润于无条件的爱中,加上天主安宁的恩泽,临在我们内心的宁静。活于沙漠中,不单祗是个人独处,而是与主同在,为主而活。与主一起生活的人,纵使独处,永远不会孤单。

一个充满宁静的内心,也是一个充满爱的内心。天父总是在祂子女的心中静静等候我们。而不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像沙漠,海洋或是城中的百货商场。

******

读圣经,我们没有看到有一位先知,未有先归隐于独处和宁静,或实际上深入沙漠,便获得与天主会面。伟大的事情总是开始于沙漠,宁静,独处。
让我们拿天主创造天地为例子加以想像。圣经首数页有如此记载:「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创 1:2) 黑暗笼罩着深渊。 「天主见光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创1:4)当我凝思此情此景时,我有一个感觉 ,这会发生于万籁俱寂的宁静中。天主祗说了一句话:「就这样吧!」那便照祂的意思成就了,光与暗便分开。当我们参考其他宗教,比方希腊和罗马神话讲述天地创造时,他们会提及某些神,如泰坦。他们会讲及到庞大的斗争,嘈吵。但当我们读圣经最初数页讲有关创造天地时—天主祗说了一句话:「就这样吧!」那事就这样成了。依我的见解和经验,这事成就于完美宁静中。又如天主创造人的时候,祂吹一口气,仅仅听到或什至听也听不到。天主祗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

******

天主派遣祂的圣子到人间,当天主子诞生时,亦是在宁静之中。天主子在晚上诞生于白冷郡城外一个洞穴。晚上,尤其是子夜特别寂静,因此,天主子于完美的宁静中诞生,于宁静中进入人间。之后,天使欢唱,牧人来临。天使的歌声并非音高律壮。音韵出自宁静旋律。我想告诉你天主是宁静的朋友。有一次,德兰修女这样说:「树木,花草,大自然培养宁静。细看月亮,星辰,太阳运作于完美的宁静中。 全没声响。」

******

天主差遣亚巴郎离开祖家,从加色丁的乌尔到哈兰。这些都是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畜牧种植皆宜的地方。天主却吩咐亚巴郎远离此地,前往流奶流蜜的福地。奶和蜜皆是完美土地的象征。亚巴郎听从天主的指示,流徙到位于犹大的福地。犹大大部份土地是沙漠,祗有少部份土地可以耕种。但绝大部份是沙漠。亚巴郎离开哈兰,离开加色丁的乌尔,肥沃富裕之地。从常人眼光来看,此地奇佳,才是真正流奶流蜜的地方,非如犹大沙漠多于一切。但天主要说:沙漠才是流奶流蜜的地方,要努力工作。在这里,我们不可以单靠一己的力量,要依靠天主的力量。不可能自给自足,要收敛自己,在宁静中聆听天主的说话,奉上一切工作的成果,祈祷,事事服从。

当天主带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人的束缚时,取道路经沙漠。由埃及至客纳罕横跨数个月的旅程。天主带领以色列人用上四十年时间,因为他们不服从。天主可以作这样的安排:领他们到一处绿洲,留他们在那边四十年,但天主没有这样做,全部时间都是留在沙漠。这并非偶然 ,透过沙漠,我们可以洁净自己,可以更容易听到天主的说话。透过沙漠的宁静,天主与我们沟通。在宁静中,天主会更容易跟我们说话,我们也会更容易听在心里。

******

当我们读路加福音首数章,记载有关洗者若翰的事迹时,我觉得天主如何去启发路加的记载很有意思。路加提及当时最有权最有势的人物。路加叙述事件发生于:「凯撒提庇留执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犹太总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亚分封侯,他的兄弟斐理伯作依突勒雅和特辣曷尼地方的分封侯。」(路3:1-2)路加尽列当时最有势力的人物,加上两个大司祭,亚纳斯和盖法。全是社交上顶尖名流和宗教上至尊权贵。在开了这份名人清单后,路加遂说:「有天主的话。」(路3:2)向谁说?向刚在沙漠里住了十五年的洗者若翰说。天主当然也会对以上那群显贵说。天主爱世上每一个人,也与每一个人讲话。祗是这群人生活在嘈吵之中,基于身边周围的噪音和内心的嘈音,他们没可能听到天主的话语。洗者若翰退隐于沙漠,他不会听不到天主的说话,因为他知道天主有话要跟他说。洗者若翰与天主一起活在宁静的沙漠中,读祂的圣言,特别是有关依撒依亚先知,他以十五年的心去准备聆听。当天主的召叫莅临时,他便欣然去履行使命,立时回应。若翰乃司祭之子,他大可以留在圣殿,天天祈祷奉上献祭。但圣殿有那么多噪音,人来人往…他恐怕听不到天主召叫的声音。故此,他退隐沙漠,携了依撒依亚先知书,恭读圣言,细心聆听。最终听到了天主的召叫。

******

这样洗者若翰在沙漠里住了十五年,一年广传福音,最终于黑落德的狱中致命。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比例:他静居沙漠十五年处于宁静当中。然后讲道福传一整年。记载说:正如依撒意亚先知书上记载说:「在荒野中有呼号者的声音」(路3:4) 一大群众,整个耶路撒冷,犹大和邻近地区都来听这声音。他的呼声有若沙漠洪钟,就是基于那十五年的功力,天主赐予的威力,圣神赋予的威力,圣神火熖在他心内燃烧的威力。当他发声时,圣神,天主的神能,已经在他身上发挥作用。如果我们打这个比例:静止15分钟,然后说话1分钟(15:1比例)。那么,静止15小时而说话1小时,所说的话会更有说服力。因为我们的说话会从宁静中产生力量,这完全因为我们有时间去聆听天主的话语,才会与天主产生共融。

依照福音记载,当天使加俾额尔到访玛利亚时,没有一处提及玛利亚见到天使。她听到天使的声音。玛利亚要听到天使的声音,四周一定要宁静,玛利亚的心思也要宁静。她正在想念天主,渴求天主 ,因此,她才听到天主的声音。而玛利亚心中无罪,没有原罪或本罪。玛利亚心中有的祗是爱,谦逊和服侍他人。爱,谦逊和服侍他人,祗有在宁静中才找到,在嘈吵中是找不到的。

天使加俾额尔也到访匝加利亚,告知他妻子会怀孕产子。匝加利亚听到一个天使的声音,不祗是一个天使的声音,匝加利亚心中听到其他很多声音,此等声音泛生疑虑。他没有信德,所以天使对他说:看,你必成为哑吧,不能说话,直到这些事成就的那一天。 (路1:20) 直觉上,天使好像是在惩罚他 ,但这并非如此。天使实际上赏赐了他,赋予他恩宠。九个月的沙漠,九个月的沉默,尽管他不会说话,他每天会默想天主通过天使所传给他的话。在九个月的寂静中,他的信德变得如此坚强,以至于从他给儿子命名开始,凡事都履行天父的一切意旨。他身为司祭,奉侍主于圣殿,但他的内心却充满嘈音。我是神父,神父懂得说话,说很多话。可能我们未必懂得去聆听。我们听告解时聆听最多。就是在宁静中去聆听,才使我们有灵感去选择和讲出适当的说话。

******

让我们谈谈圣若瑟,玛利亚的未婚夫。圣经里没有记载圣若瑟说过任何话语。他很静,生活于宁静之中,但却与别不同。他这般宁静,恍如天主已在母胎时选定他为耶稣的养父,圣子的监护人。这若瑟被称为「义人」(玛1:19)。如果他时常混在人群中寻求享乐,他绝不会得到如此称号。他在静默中勤奋工作。他的工场就是他的沙漠。在此间,他以他的工作光荣天主。在宁静中他听天使的声音。在梦中,天使显现给他:「起来,带着婴孩和他母亲… 」(玛 2:13)天主跟他说话,因为他在内心的宁静中去聆听,并得以回应。倘若他心存嘈音,充满遐想,心中定会浮现激烈的对话,吵闹,必然不能立刻聆听。

******

耶稣在比拉多的法庭里接受审判时,以及在苦路上,大部份时间都是在静默中。为什么?静默是宣讲天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所有犹太和罗马的顶尖人物,所有的大司祭和司祭都聚集一起,比拉多也在场,耶稣可以向他们讲话。但他却保持静默。耶稣不祗向外保持静默,他内心也保持静默。这静默没有仇恨,没有报复,没有喃喃自语,却有爱。这静默要说的话,必然多过讲出来的一句话。

让我们拿圣保禄宗徒为例子。当耶稣与他在临近大马士革讲话时,他盲了。稍后,耶稣邀请保禄作为宣讲福音的先驱。他退隐沙漠,他在阿拉伯沙漠住了三年。稍后,他返回大马士革,前后过了十年静默,宁静和聆听的生活。天主,你要我作什么?主,你要我为你干什么?静默之后,沙漠之后,当保禄开口讲话时,教会没有一个比他更有说服力,更为强而有力的传教士。并且,从亚细亚到罗马,保禄建立了那么多教会。

******

让我们又拿圣方济各阿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为例。在 St. Damian 圣达勉堂内,圣方济各阿西西听到耶稣从苦像向他说:「方济各去重建我堕落中的教会。」方济各怎样会听到天主的话?耶稣什么时候跟他说话?我深信耶稣于他仍在母亲胎中时,就与他说这话。耶稣不停对他说:方济各,去重建我的教会,这是你的使命。基于此我造了你,我把这使命交托给你。耶稣不停地由他的童年以至少年,与他说这话。但方济各听不到。为什么他听不到?因为他心里太多嘈音,生活太多享乐,太多生意交易…那时没有沙漠。直至后来,当他在战场上受了伤,返家作长时期休养,处于宁静的房间,有如在森林,在大自然。情况有如在「沙漠」独处。他的心平静下来,他的思维也平静下来。这样,才可以听到耶稣从苦像上向他的召叫。这样,他才可以回应此召叫。正因如此,在他后期传教生涯中,他每年也往沙漠隐修40天。他不是往阿拉伯沙漠,而是往 La Verne的森林,深入山中与天主交往。因为他懂得沙漠的独处和宁静是特具威能。 40天后回来他开始讲话,不但人人乐于聆听,雀鸟,森林也乐于聆听。因为这威能由他口中发出——不是人的威能,而是圣神的威能,是他从沙漠独处,宁静和与天主交往而来。

******

因此,如果我们要进入我们内心深处去与主会面,沙漠,独处,宁静是必经的历程。与天主相遇的关键是在我们内心的灵性中,而真正的祈祷就是与主相遇。我们内心有很多空间,可与天主在宁静中会晤。耶稣说:「要进入你的内室。」(玛6:6)进入独处,宁静的环境。但我们内心有很多内室,有跳舞的,有购物用的,有作游戏用的,有住处用的…却没有一个宁静的。天主正是住在这宁静的内室。我们要经过无数的内室,直至最深处的宁静内室,我们要设法找到这内室,因为宁静处于这内室。天主正在此处等候我们。在此室内我们处于独处和宁静中,充满天主的爱,与天主作亲蜜的会面。

******

与天主于内心深处会面是一个奥秘,是不可以用言词去表达的,但通过独处和宁静却可以。我们要打开我们的内心让天主进来。因为天主是听我们内心的说话,而非从口说的话。某人不善辞令,并非一个有口才的人,但天主绝不会介意他是否能言善辩。天主是听我们心中的话语。梅瑟对天主说:「我怎能说话?我口吃,我原是笨口结舌的人。」(出:4,10 ss)天主是绝不会介意的。就算我们口吃,如果我们说的话是从宁静中发自天主的,所有人都会听。又或者我们口齿伶俐,修辞得体,而天主不在我们心中,我们不会触动任何人。德兰修女常说:「在寂静中进行的内在祈祷,在心灵的沙漠中,多思考并不重要,而是要多爱。」

最后我想到犹大国王撒罗满的祈祷 : 主,赐给祢仆人一颗倾听的心。给我一颗能够保持沉默的心,并听到祢的话语。

天主圣言

天主圣言

(英文短片) Ante Vučković 神父(🎤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罪的赦免

罪的赦免

(英文短片) Ante Vučković 神父(🎤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在新约里,会读到罪的赦免及存留。若望福音结尾,在叙述了耶稣复活的事之后,耶稣于一周的第一天探访了祂的门徒。耶稣向他们问好:...

考验与诱惑 II

考验与诱惑 II

(英文短片) Stanko Mabić 神父(🎤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亲爱的观众,愿平安及安康与你们同在: 我们正处于四旬期。圣若瑟也被考验。天主在梦中显现给圣若瑟, 对他说:「起来,带着婴孩和他的母亲逃往埃及去,住在那里直到我再通知你,因为黑落德即将寻找这婴孩,要把他杀掉。」(玛2:13) 这是一个真正的考验。若果我是圣若瑟,我会说 :...

考验与诱惑

考验与诱惑

(英文短片) Stanko Mabić 神父(🎤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亲爱的观众,愿平安及安康与你们同在: 我们将要反思的主题是考验。在分享之前,我想讲解一下考验与诱惑之间的区别。许多人混淆了这两个术语。考验来自天主,天主在考验中试炼了我们的信德。试炼的结果永远是生命。诱惑来自撒旦。撒旦想通过诱惑引诱我们,并导致我们死亡。...

从灵修角度去看守斋

从灵修角度去看守斋

(英文短片) Marinko Šakota 神父(🎤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今晚让我们谈谈守斋。因为守斋是四旬期重要的宗教表达之一,去准备迎接复活节。 从灵修角度去看守斋 在一个和平之家(House of Peace) 硏讨会中,有一位参加者问斯拉夫高(Slavko Barbarić) 神父:「 神父,你对我们说,守斋会得到和平。但守斋却使我和家人,妻子及儿女一起相处时,感到心烦意乱, 导致神经紧张,如此,不如不守斋,我便不会神经紧张。总好过守斋而令我神经紧张。」...

禁食

禁食

(英文短片) Marinko Šakota 神父(🎤 广东话翻译) (🎤 普通话/国语翻译) 禁食是圣母在默主哥耶第一个和最重要的呼唤。 在圣经的开端,已在创世紀提及禁食的呼唤。 「乐园中各树上的果子,你都可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创2:16) ,也可以在圣经的其他书中找到。先知、耶稣和早期的基督教徒都有禁食。禁食已在整个基督宗教历史上一直存在,直到20世纪几乎完全消失。 一位神父告诉斯拉夫高神父(Slav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