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7月26日,在默主哥耶慶祝聖若亞敬Joachim與聖亞納Anne紀念日,同時也是第5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在默主哥耶的若望保祿二世禮堂,負責默主哥耶堂區年長者與殘疾人士牧靈工作的Karlo Lovrić神父,為祖父母及長者舉行了一場教理講授。該教理講授結束後,如往常一樣,舉行每日晚間祈禱節目──下午6點誦唸玫瑰經,接著晚上7點舉行彌撒聖祭。

我誠摯地向你們致意,特別是那些透過收音機與網路收聽的長者,以及你們這些在家庭與環境中關心長者的年輕人或青年。
教宗方濟各於2021年設立了祖父母日。他希望這一天定於七月的第四個主日,即最接近聖若雅敬與聖亞納(聖母瑪利亞的父母)慶日的那個星期日。
1990年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宣佈設立「國際老人日」,第一次是在1991年10月1日舉行。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9年10月1日致函長者:
致我年長的兄弟姐妹們!
「我們的壽數,不外七十春秋,若是強壯,也不過八十寒暑;但多半還是充滿勞苦與空虛,因轉眼即逝,我們也如飛而去。」(聖詠第90篇)
當這些話被寫下時,七十歲已屬高齡,很少有人能超過。如今,因醫療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壽命延長了……這是當時教宗所寫的話,然而,即使是今天,人們仍然像過去一樣死亡,我們可以說,是「未到時日」就離開了。
教宗寫道:我感到一種渴望想要與你們展開對話。我首先為上主至今賜予我的恩典與慈愛而感謝祂。我懷著愛心將思緒轉向你們所有人,所有語言和文化的親愛的年長者。我在這一年向你們寫下這封信,聯合國正確地將今年獻給長者,為的是提醒整個社會關注那些在年老重壓下往往必須面對多重嚴重問題的人……
若望保祿二世繼續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當我們在心中回顧過去,試圖做出某種總結時,這完全符合我們的年齡。這種回顧使我們能更清晰、更客觀地判斷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環境與人。隨著時間流逝,事件的輪廓會變得模糊,痛苦的一面也會得到緩解。
不幸的是,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憂慮與痛苦都屢見不鮮。有時問題與苦難嚴重考驗我們心理與身體的承受力,以至於有時甚至動搖我們的信仰。但經驗告訴我們,日常的痛苦往往在主的恩典下幫助人走向成熟。最常浮現於腦海的想法,是那無情流逝的時間。
「時光飛逝,不可逆轉」──Virgil的詩人早已這樣說過。人被沉浸在時間中:在時間中出生、生活與死亡。出生標誌著第一天,死亡標誌著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這兩天標誌著阿耳法A和敖默加Ω,也就是原始與終結,正如基督徒傳統在墓碑上刻下這希臘字母所強調的……
然而,使我們得到安慰的是:藉著我們的靈魂,我們將超越死亡本身。信仰引導我們走向「不至蒙羞的希望」(羅馬書5:5),開啟通往最終復活之路。因此,在復活前夕的守夜禮中,教會並非徒然使用那些字母來談論基督──祂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長存:「祂是原始,也是終結,是A與Ω。時間與世代都屬於祂。」
雖然受制於時間,人類的歷史透過基督,將置於永恆的境界之中。基督「成為人中的一員,為了連結終點與起點,即人與天主結合。」
生命的秋天──教宗問道,什麼是老年?有時人們稱它為生命的秋天,它就像季節,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來。(……)在人類的生理節奏與自然循環中,有著巨大的相似之處,其中也包含秋天。同時,人也不同於周圍所有其他現實,因為人是有位格的。他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被造的,是有意識且有責任的存在。而正是憑藉其靈性的層面,人經歷了一連串不同但始終短暫的時期。
敘利亞的聖厄弗辣曾將生命比喻為一隻手的手指,指出生命的長度不過一吋……
如果童年與青年是真正的人生成長與為未來作準備的階段,那麼同樣必須說,老年也有其優勢:激情的力量被緩和,而這一人生階段「增長了人的智慧,並提供更深思熟慮的建議」,聖伯多祿‧熱羅姆如此說道。
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智慧的年齡,而這智慧大多來自經驗,因為「時間是一位偉大的老師」。
聖詠作者說:「求你教導我們詳數年歲,使我們達到內心的智慧。」(聖詠第90篇)
在《訓道篇》中我們讀到:「然而,青春和黑髮的年華都是虛空的。」
聖經毫不猶豫地警告生命的短暫以及時間的無情流逝:「虛而又虛……萬事皆虛。」
然而,聖經同樣提供了對生命價值的正面觀點。人始終是按著天主的肖像被造的。而且每一個年齡階段都有它的美麗與使命。在天主的話語中,老年被如此尊崇,以至於長壽被視為天主恩寵的標記。
因此,亞巴郎的高齡被看作是一種特權。「我必使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使你的名為大,你也要成為祝福。我必賜福給那賜福於你的人,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民都要因你得福。」
在他身邊的是他的妻子撒辣,她看著自己的身體逐漸衰老……誰將會認識到天主能彌補人的不足。梅瑟已是老年時,天主才將帶領被選的民族出離埃及的使命交付給他。根據上主的命令,他不是在年輕時,而是在年老時為他的人民完成了偉大的工作。
在《新約》中,我們遇見了重要的年長人物。《路加福音》描寫了洗者若翰的父母,依撒伯爾和匝加利亞,他們年事已高。上主的恩寵臨於他們。當瑪利亞探望她年老的表親依撒伯爾時,依撒伯爾被聖神充滿並喊道:「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你的胎兒也是蒙祝福的!」而當若翰出生時,匝加利亞唱了一首讚歌。這些年長者被神聖的啟示充滿。
在聖殿中,瑪利亞與若瑟遇見了年老的西默盎,他一直等待著默西亞的到來。他懷抱耶穌並說:「主啊,現在可以照你的話,讓你的僕人平安去了!」(路加福音2:29)
那裡還有亞納,一位八十四歲的寡婦,她晝夜不離聖殿。福音作者路加說:「……她讚美天主,並向所有期待耶路撒冷得救贖的人講論這孩子。」
尼苛德摩是一位猶太公會的顯要成員,他年紀已大。為了不引人注意,他在夜間來到耶穌面前。而宗徒伯多祿在年老時被召見證他的信仰,直至殉道。有一天耶穌對他說:「你年少時自己束上腰,任意往來;但到了年老,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給你束上腰,帶你往你不願意去的地方去。」(若望福音21:18)
若望保祿二世寫道:這些話,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使我強烈地感到需要伸出雙手給基督,服從祂的命令:「跟隨我!」(若望福音21:19)
在給弟鐸的書信中,使徒保祿寫道:「教訓老人應節制、莊重、慎重,在信德、愛德和忍耐上,要正確健全;也要教訓老婦在舉止上要聖善……但教人行善,好能教導青年婦女愛丈夫、愛子女……謹慎、貞節、勤理家務、良善,順服自己的丈夫……」(弟鐸書2:2-5)
在聖經的教導之光下,並依據其論述,老年展現為「適當的時期」,是人生最終圓滿的階段,老年進入天主對人的計劃,作為一個時期,在其中萬事趨向於更深刻理解生命的意義並獲得「心靈的智慧」。
「因為可敬的老年並不在於高壽,也不在於以年歲來衡量,而是慎重──這些是人類的結合和有德行的生活──成熟的晚年。」(智慧篇4:8-9)
成熟的老年是天主祝福的表現。詩人奧維德寫道:「曾經,人們對白髮所帶來的啟迪懷有極大的敬意。」在他之前的幾個世紀,希臘詩人Phocilides說:「尊敬白髮:對你的父親深懷敬意,對年邁的智者也要如此。」
那麼今天呢?
在某些地方,老年人受到尊重與重視,而在某些地方,人們會問,他們還有什麼用處。教宗寫道,社會上的一些決策者提出安樂死,以解決與老人和病人相關的棘手問題。當教宗寫這段話時,這只是一種提議,而今天,安樂死已經在一些西方國家扎根。據說它能減輕人類的痛苦,帶來溫和的死亡,但其背後隱藏著可怕的謀殺。教宗在信中繼續寫道:「憑著經驗與成熟,老年人能為年輕人提供寶貴的建議與教訓。『在白髮老人前應起立,要尊敬老人的面容。』(肋19:32)」
尊敬老人包含三重責任:接納他們、幫助他們並彰顯他們的價值。必須支持這樣的信念:尊重並愛護老年人是人類文明的責任,因此,儘管他們的體力減弱,但他們仍感到自己是平等的參與者。
西塞羅早就說過:「對於感覺到自己受到年輕人尊重和愛護的人來說,老年的負擔會更輕。」若望保祿二世寫道,人的精神,儘管身體衰老,但只要它面向永恆,就總會在某種意義上保持年輕。
納齊安的貴格利寫道:「人不會在精神上變老:他會將腐朽看作是人類自由法則所決定的一個時刻。並且以溫和的態度進入另一個世界,那裡沒有幼稚,也沒有衰老,而是人人都擁有屬靈年齡的圓滿。」
談到老人時,若望保祿二世也提到年輕人,邀請他們陪伴老人。「我鼓勵你們,親愛的年輕人,要以愛與慷慨來這樣做。老年人能帶給你們的遠比你們想像的更多。」
《德訓篇》在這方面給了這樣的教導:「不要輕忽明智長老的言語,因為他們是從自己的父母學來的。」(德8:9)
至於基督徒團體,它也能從年長者身上獲益良多。在多少家庭中,孫輩是從祖父母那裡學到信仰的最初基礎!還有其他領域,老年人也能展現積極的貢獻。聖神按照祂的意願行動,祂想在哪裡行動就在哪裡行動,祂常常使用在世人眼中價值不大的方式。
有許多人在老年人身上找到安慰。儘管他們孤單且患病,他們仍能以親切的建議、祈禱與見證去鼓勵陷入困境的人。當我們的弟兄姊妹精疲力竭時,老年人反而在天主的神秘旨意中變得更為珍貴。老年人最正常的生活場所是與自己人、熟人及朋友在一起,在那裡他們還可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老年人能與家人同在,並獲得其年齡或疾病所需的有效社會照顧保障。有時環境需要進入療養院,這樣他們可以享受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得到專業護理。
最後,對老年人說話時,若望保祿二世談到自己:「儘管年齡帶來種種限制,我仍保有生存的意願,為此我感謝上主。能夠為天主國的事業奮鬥到最後是美好的。生命的主啊,求祢讓我們能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並把我們生命的每一個季節都視為充滿未來希望的禮物。」
我個人贊同若望保祿二世所說的。我現在的年齡大約與主在2005年召叫祂回去時相同!現在我想說一些關於這個堂區老年人和病人的事。我已經定期探望他們將近16年,為他們送聖體並按需要辦告解。過去十年左右,我每月一次進行,起初更頻繁,因為名單上的人較少。現在大約有一百人,加上另外兩間療養院。
這是怎麼開始的呢?乍看之下,似乎是偶然開始的。然而,我看見其中有天主的指引。我敢說,這是「和平之后」給默主哥耶堂區老年人與病人的一份禮物。2008年5月,在Miletina的墓園小堂(Srebrenica)舉行彌撒後,Prof. Marko Vasilj請主持彌撒聖祭的神父去給他生病的妻子Ljilja送聖體,並施行病人傅油聖事。由於那位神父無法立即前往,第二天我去探望了這位病人,為她施行了告解、病人傅油與聖體聖事。
「哦,如果我能經常領聖體就好了!」──她嘆息道。那是一聲充滿信德與希望的嘆息!我決定整週都為她送聖體。鄰近還有兩位老太太:姑媽Matija和兩位方濟會士的母親Stana。我請Prof. Vasilj也告訴她們。她們彷彿迫不及待地等待那一刻!在2008年聖母顯現週年慶之前以及聖母升天瞻禮的九日敬禮中,我為她們送聖體,並從九月開始,每週三、週五和主日都送。一年後,Mrs. Ljilja Vasilj去世,我繼續在週三、週五和主日為Stana與Matija送聖體。如此持續,直到她們在2011年1月或2月去世。在此期間,堂區裡傳開了我在非慣常時間(聖誕、復活節、堂區主保瞻禮……)探望老年人和病人的消息,於是其他人也開始出現。
當時的堂區本堂神父Fr. Petar Vlašić(現已去世)喜歡這種牧靈關懷,並請我把它擴展到整個堂區。從那時起,整個堂區都包括在內:默主哥耶、Bijakovići、Miletina、Vionica和Šurmanci,以及兩間療養院:Bijakovići的Kraljica Mira和Vionica療養院。每月的探訪行程長達整整10天。老太太們都廹不及待地等待著。在每一戶人家裡,都有一張鋪著白桌布的桌子,桌上有聖水、有點燃的蠟燭和十字架。對於老年人和病人來說,這個每月的探訪就像是他們的主日。那些還能行動的人會穿上最好的衣服,等待耶穌聖體的到來。
他們是多麼容易承受疾病的十字架啊!而且在直系和旁系家庭中,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被視為多餘。老年人和病人需要照顧,有時甚至比孩子更需要。除了醫療護理和食物之外,還需要更多……他們需要談話。因此,老年人和孤獨的人說:「感謝天主,我們有默主哥耶和平電台!如果沒有廣播,我們一整天要做什麼呢?!」我同意他們的看法,廣播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老年人和病人需要更多的連結,不僅與家人,還包括鄰里。老年人不應該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沒有價值的,「需要被更換的舊家具」。如果家庭沒有時間理會他們,他們有時就會有這種感覺。我們需要找時間,和他們談話,讓他們說出困擾他們的事情,要願意聽他們說話,不要打斷他們。和他們一起祈禱!因此,重要的是每天有一次家庭晚禱,全家人都在一起,從最小的到最年長的。即使是小孩子,只要有長者和祖父母在,也會感到很自在!與老年人和病人一起祈禱,不僅能保證祈禱更加齊心協力,還能培養一種歸屬感、被接納感和價值感。老年人和病人是家庭中的祝福。耶穌最接近老年人和病人。「讓每個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
無論年輕或年老、健康或患病,人都希望快樂。聖保祿會說:「除了彼此相愛,不要欠任何人的債。」(羅馬書13:8)老年人和病人,無論是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人,都需要被提供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子女必須照顧他們,不僅因為有一天他們會留下遺產,更因為他們曾生養你、撫育你、給你食物。不僅要為他們提供日常的食物和衣服,還要提供老年或疾病所需的一切。現在子女如何對待父母,他們的孩子將來也會如此對待他們!這種對老年人的關懷特別被強調,是為了不讓人忘記。同樣地,老年人和病人也不要成為家庭的負擔,要耐心地承受自己的年老與疾病。
還有一個實用的提示
談到老年人和病人,我想提醒家庭成員,老年人和病人終有一天會去世。何時會發生,只有天主知道。然而,當這一天來臨時,最好是家人以及旁系和近親不要感到驚訝。
有一位兒子,他的父親病得很重。這位父親不僅在鎮上很受尊敬,也有很多朋友。兒子決定寫信給父親的朋友們:「父親病得很重,任何想來看他的人都可以來。等他去世時,葬禮將由神父及直系家人一起舉行,不會有握手致意,也不會有所謂的弔唁。」
在父母、親人和朋友還活著的時候,為他們做你想在他們葬禮上做的事。哪怕只是一朵玫瑰。但此時,你就是他們想要「聞到」的那朵玫瑰。墳墓上的鮮花對他們已經毫無意義。
看到逝者墳墓上擺放著一個裝飾漂亮的家庭花圈,是多麼美好啊!家庭花圈是家庭團結的象徵!
不要想著幾天後就會變成「垃圾」的花圈,尤其是放在墳墓上的塑膠花圈!如其如此,更應該在老年人和病人還活著時去探望他們,而當他們去世後,只有他們的善行會被寫在天主的冊子上,墳墓上則只留下名字、姓氏與刻字:「安息主懷!」
七年前,也就是2018年7月23日,在聖Bridget瞻禮日,舉行我的金慶彌撒之際,邀請了默主哥耶堂區的老年人和病人參加慶典。當時有大約十多位坐著輪椅的人。他們多麼高興啊!促使我這麼做的是1985年的一次疾病,那時我擔任瑞士Laus安娜克羅地亞天主教傳教團的負責人。就在聖誕節前,我在Laus安娜的CHUV醫院做了脊椎手術──椎間盤突出。由於當時是將臨期,彌撒聖祭在醫院小堂舉行。作為病人,我也想參加主日彌撒。義工來了,用床把我抬到醫院小堂。哦,那是多麼幸福的時刻!今天,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探訪老年人和病人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我會去鐵路沿線的Šurmanci。
我舉行彌撒,彌撒後我再去,
讓老人和病人能看見我。
我探訪他們並給他們聖體,
我總是友善地對他們說:
你們每個人現在都有機會,
透過懺悔罪過,天主寬恕所有人。
每個人從黎明就一直在等待,
我會說,天還未完全亮呢。
他總是會給出很好的建議。
在小山上有兩三個人,
他們不再做計劃了。
在小山上還有Džeba一家,
現在應該這樣評價她:
一個和諧的家庭,祈禱得到培養,
一個古老的家庭,但在靈性上卻閃耀著光芒。
小Teja像大人一樣祈禱,
她愛她的弟弟Christian。
對他來說,向前祈禱並不容易,
她希望在所有事情上都是第一。
爸爸Bruno和媽媽Marija,
奶奶Nada從不孤單。
他們之中沒有惡聲惡氣。
這是一個有著美好禮節的家。
每次我在那裡停留一會兒,
這個家庭都非常在意。
不遠處還住著Radmila,
她不批評任何人,也不責怪任何人。
她出於愛照顧親愛的Pervan,
因為她,他很少下田。
她明白,如果她服侍她的鄰居,
並給他一杯水,
他就是在服侍天主,他去愛,
自愛正慢慢消失。
要知道,祝福是古老的,
沒有祝福,青春就會被浪費。
古人懂得如何給予智慧的建議:
何時睡覺,何時起床。
最後一次計程車之旅——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曾經做過計程車司機。半夜時分,一個電話來自一棟一片漆黑的樓房,只有一樓亮著燈。我敲了門。
「請稍等,」一個脆弱的老年聲音傳來。過了很久,門才打開。一位八十多歲的矮個子女人出現了,她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就像40年代電影裡的人物一樣。她身旁有一個小尼龍手提箱。那間公寓看起來好像多年無人居住。家具都蓋著床單。
「你能幫我把包包拿到車上嗎?」我拿起她的手提箱,又回來扶她。她拉著我的手,我們沿著行人道邊慢慢地走。她不停地感謝我。
「不用客氣,我只是把乘客當作我希望別人對我母親的方式對待。」
「哦,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她說。
我們上車後,她報了地址,然後問:「我們可以開車穿過市中心嗎?」
「那不是最短的路,」我回答。
「我不趕時間,我是要去醫院。」
我看了看後視鏡。她的眼睛閃閃發光。
「我已經沒有家人了,」她接著說。「醫生說我活不了多久了。」
我悄悄地關掉了計程表。
「您想走哪條路?」我問。我們在城裡繞了兩個小時。她指著她曾經工作過的大樓。我們開過她和她的丈夫年輕時住過的街區。有時她會讓我在某棟建築物或街角前慢下來,而她則坐在那裡,一言不發地凝視著黑暗。
當第一縷陽光出現時,她突然說:「我累了。我們現在出發吧。」
我們默默地開到一棟低矮的樓房,看起來像是一所療養院。一到那裡,就有兩個護工走過來。他們一定是早已等著。我把小手提箱提到門口。那位老太太已經坐在輪椅上了。
「我該付你多少錢?」
「不用,」我回答。
「你得靠點什麼維持生活吧?」
「還有其他乘客呢,」我說。
我不假思索地俯身抱了她一下。她緊緊地抱住我。
「你給了這個老太太片刻的幸福,」她說。「謝謝你。」
我緊握她的手。門關上了。這是生命結束的聲音。我的班次再也沒有載過任何乘客。那一天剩下的時間裡,我一直在想:如果這位老太太遇到了一個脾氣暴躁的司機會怎樣?如果我拒絕接載,按一下喇叭,然後離開呢?
當我想起這件事時,這是我一生中做過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總以為自己的人生圍繞著那些「重要時刻」。但重要的時刻往往在我們毫無準備時降臨——它們被美麗地包裝在一些別人可能稱為「無關緊要」的事情裡。
(資料來源: 默主哥耶和平電台)

Mladen Parlov神父:人們在歐洲各地的堂區無法獲得的,在默主哥耶可以得到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來到默主哥耶真好。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多少地方能如此清楚地展現天主教會的本質——那就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多樣性,而這種多樣性實際上是一種合一。我們一起參與彌撒,用不同的語言讚美同一位主,聚集在同一位母親身邊,這就是天主教會——在多樣中合一、在合一中多樣。」Mladen Parlov神父在節目《Susret》中如此說道,這次訪談是為了第28屆國際神職人員靈修退省而進行,他也是該活動的講師之一。...

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於 2025 年 11 月帶同默主哥耶蒞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默主哥耶英文和平資訊中心 (Mir Medjugorje English Information Center) 與美國默主哥耶西班牙語中心 (Centro Medjugorje Hispanos USA) 欣然宣布,默主哥耶晚間祈禱節目將於今年十一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 去年,Zvonimir Pavicic神父走遍美國,主持這些感人的晚間祈禱會。今年,來自默主哥耶的克羅地亞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延續這美好的使命,把默主哥耶的靈性氛圍帶到邁阿密的中心。...

玫瑰聖母瞻禮彌撒講道 – Antonin Basler輔理主教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10月7日星期二,玫瑰聖母瞻禮當天,捷克奧洛穆茨(Olomouc)教區的輔理主教 Antonin Basler 蒞臨默主哥耶主持隆重的彌撒聖祭。他的講道主題是聖人們與至聖童貞瑪利亞的關係,以及歷任教宗與玫瑰經的關聯。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主教、神父、執事弟兄們,親愛的朋友們: 第一篇讀經讓我們注意到與聖母瑪利亞的祈禱共融,這為我們今天的相聚帶來了美好的啟示。而福音則將那熟悉而深奧的「天使報喜」場景,將天主之母展現在我們靈魂的眼前。...

十月聖母月——醫生們也談到誦唸玫瑰經對健康的巨大效果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願十月成為家庭誦唸玫瑰經的月份。參與堂區祈禱節目,以及在顯現山和十字架山的祈禱。願這段時光成為為和平祈禱的時刻。」默主哥耶堂區辦公室如此邀請,而在默主哥耶,每天下午五點彌撒前,在聖雅各伯堂戶外祭台前誦唸玫瑰經,以及星期天下午兩點在顯現山上舉行。 教宗良十四世也呼籲誦唸玫瑰經,尤其是在十月。聖伯多祿大殿每天晚上都會誦唸玫瑰經。教宗並宣布,十月十一日晚上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盛大的玫瑰經祈禱。...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新書發表會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今晚我們紀念一個對這堂區和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周年紀念。就在一年前,具體來說是去年的9月19日,梵蒂岡給予這個堂區——也就是給予和平之后——綠燈,作出nihil obstat「無障礙」 的決定,意思是:默主哥耶的朝聖和敬禮是被允許並且受到鼓勵的。再也沒有任何障礙。一年後,這項重要決定的成果已經非常明顯可見,」默主哥耶堂區的副本堂神父 Karlo Lovrić 說道。他主持了在聖雅各伯堂戶外祭台的彌撒聖祭,並有66位神父一同共祭。...

《註解〈和平之后〉的發表會——絕大多數朝聖者在默主哥耶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和平之后》一書:《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註解文本以及2024年9月19日於默主哥耶獲得 nihil obstat 「無障礙」宣告時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將於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發表會。 在一年前於梵蒂岡舉行的那場新聞發佈會上,聖座傳播部編輯部主任 Dr. Andrea Tornielli 也曾發言。他談到一些統計數據,並指出大約每年有三百萬遊客前往默主哥耶。 「這些統計數據不斷更新:去年2024年8月,分送了325,000...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天主選擇賜予我們恩寵的地方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和平之后》一書:《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註解文本以及2024年9月19日於默主哥耶獲得nihil obstat「無障礙」宣告時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將於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點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發表會。 發表會的節目將有以下語言的翻譯:義大利文 FM 99.7 與英文 FM 94.3。我們請所有朝聖者攜帶自己的裝置,以便收聽節目翻譯。 該書的編輯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堂區本堂神父Zvonimir...

《和平之后──說明》發佈會 – 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是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靈性綠洲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將舉行《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2024年9月19日新聞發佈會上,於宣佈對默主哥耶「Nihil Obstat」「無障礙」 時所發表的說明與發言)》一書的發佈會。 專責默主哥耶堂區事務的教廷特派觀察員Aldo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堂本堂神父Zvonimir Pavičić神父,以及該書編輯 Nedjeljka Valerija...

信理部《和平之后──說明》—— 聖若望保祿二世渴望前往默主哥耶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在2024年9月19日這一天,於梵蒂岡舉行了一場新聞發佈會,會上公佈了《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這份文件,並由信理部部長Cardinal Victor Manuel Fernández發表。在他當時的致詞中表示,可以「總結說,所有教宗在這件事上突顯的一點,就是對天主子民之間如此廣泛的虔誠態度抱有極大的尊重,而這種態度轉化為對一種在人民心中發生的正面靈性現象的分析,而不是對這現象是否具有超自然起源作出結論。」...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堂與默主哥耶「和平」資訊中心 誠摯邀請您參加:《和平之后》講座 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信理部新聞發佈會中的說明與發言 講座將於2025年9月21日晚上8時在聖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 以下講者將就會議內容發表: 專責默主哥耶堂區事務的教廷特派觀察員Aldo Cavalli總主教, 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宗徒堂區本堂神父Zvonimir Pavičić神父, 編輯:Nedjeljka, Valerija Kovač修女, 開幕致詞:Ved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