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大家致意。其實無需特別介紹,因為本堂神父剛才已經介紹並宣佈了。不過,也許他沒有提到的一點,我想在一開始就說:在默主哥耶,默主哥耶靈修主要是託付給我們方濟會會士。我們修院裡共有十四位弟兄,一起努力以方濟會的精神來守護默主哥耶的靈修。
朝聖者經常問我,神父們也會問:「修士,在默主哥耶做神父是什麼感覺?」我對這個問題思考了很久。在默主哥耶做神父是一種恩寵,因為我們會遇到許多渴望在這裡找到平安、喜樂並學習祈禱的朝聖者。但另一方面,在默主哥耶做神父也是一種重大責任,因為當人們來到這裡,他們把最寶貴的——靈魂——託付給我們。因此,若沒有祈禱、沒有聖母,在默主哥耶做神父是不可行的。
當然,我們修士並不是孤單的。還有大約十五至十六個其他團體,也在關懷朝聖者。正如你們可能注意到的,默主哥耶的靈修是單純的。在單純之中,它既是喜樂的靈修,也是慶典的靈修。
我們在此所培育的整個默主哥耶靈修,是從聖母藉著神視者所給的訊息中成長和誕生的,準確地說,是針對全世界的訊息。因此,這次的教理講授將正是關於聖母訊息——如何生活並應用在我們日常的信仰生活中。
在準備這次教理時,我也參考了去年九月信理部發佈的最新文件「無障礙聲明」《Nihil Obstat》,其中說明了默主哥耶靈修沒有任何值得反對之處。若你們讀過,就會看到Cardinal Fernández 作了一份非常出色的工作,系統地分析了聖母所有的訊息。
在這次教理中,不可能分析所有訊息,但我挑選了一些主題訊息,特別對當代的青年與成年人都有幫助。
在開始分析訊息之前,我們必須先意識到什麼是聖母訊息,她是如何給的,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和理解它。我們尊敬聖母為我們的中保、轉求者,但其中一個最美的稱號是——母親。
這就是為什麼她的訊息很簡單,因為母親是對孩子說話。而母親怎麼說話呢?我們都知道,她不會用那種高深或哲學化、讓人聽不懂的語言,而是用簡單的言語——充滿愛的話語。因此,這些訊息雖簡單,卻因為充滿母愛而深刻。
你們都記得,當母親跟你說話時,她總是重複同樣的事:「小心點、要乖、注意你跟誰在一起、要祈禱、要聽話。」母親之所以重複,不是為了煩你,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改正自己。
因此,聖母的一些訊息會有重複,並不是她不知道說什麼,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改善。正如你們所知,每一個聖母的訊息都以兩個非常重要的字開始——這揭示了整個訊息的意義:「親愛的孩子們」。聖母以母親對孩子的態度對待我們。因此,要理解聖母的訊息,必須像孩子一樣——不是字面上的,而是要有像孩子般純潔的心靈。
我們不能忘記,耶穌在福音中經常以孩子作為榜樣來教導門徒。祂說,如果你們不像孩子一樣接受天國,就不能進去。又說,凡接待這樣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祂。
所以,在這裡,無論年輕人或成年人,我們至少可以向孩子學到三件事,來豐富我們的基督徒生活。
我們從頭開始。
第一件事:當你看到一個孩子時,你會看到什麼?孩子不能獨立生活;它依賴父母、依賴成年人。如果單獨生活,很快就會迷失。
相比之下,我們成年人喜歡孤獨,喜歡把自己隔離,覺得不需要任何人。然後我們常說:「我們也不需要天主。」但耶穌說過:「離了我,你們什麼也不能做。」
當聖母說出第一句「親愛的孩子們」時,她的意思是:正如孩子依靠母親和成年人,你們也必須依靠我。沒有我,沒有我的聖子,你們不能活。
第二件事:當我們看孩子時,會看到他們的真誠。孩子不懂得說謊,也不會假裝。如果他們在某件事上撒謊,我們很快就能察覺。
相比之下,我們成年人是偽裝的專家。怎麼做呢?我們戴上面具,沒有人知道我們心裡真正發生什麼事。如果只是因為怕別人、或不想公開我們的聖潔與私生活,這不是問題。但問題往往出現在我們在祈禱中也戴著面具——在聖母面前、在天主面前假裝。
當聖母說「親愛的孩子們」時,她的意思是:正如孩子真誠,我們也必須對她、對耶穌基督真誠,不要假裝,因為耶穌基督知道我們心裡的一切。
第三件,也許是最重要的一件,我們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是寬恕。孩子很快原諒人。他們不會長久記恨。不像我們成年人,有人傷害我們或說了不中聽的話,我們會牢記,等待報復的機會。
耶穌在福音中說:「要寬恕。」伯多祿問要寬恕多少次,耶穌說:「七十個七次。」意思是——永遠寬恕。
基督徒生活的邏輯,就是彼此寬恕,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寬恕了我們。但弟兄姊妹們,親愛的年輕人,有時一生過去,我們還是說不出口那簡單的一句:「請原諒我。」
而這是非常美好的。一位知名的克羅地亞歌手在一首歌中說:「或許向人道歉比死更難。」而這是真的——如此深刻的真理。
當聖母說:「親愛的孩子們,就像孩子會原諒一樣,你們也必須原諒。」
現在你們看到了,在這個新的引言之後——當我們應該依靠聖母,在與聖母、與耶穌以及與他人的祈禱和關係中保持真誠,並且應該彼此寬恕時,接下來聖母的訊息就非常深刻而重要了。它真的是在對我們說話。
為了這次的教理講授,我挑選了幾個主題、幾個貫穿在訊息中的概念,就像一條金線,而聖母不斷地提醒並呼召我們。
第一個是和平。
在默主哥耶,我們稱聖母為和平之后。
聖母在這裡給的最初訊息之一,如果我沒記錯,是在第三天:「和平、和平、和平,只有和平。」
聖母經常重複說:「親愛的孩子們,從今天起我邀請你們決定選擇和平。」
聖母說:「沒有天主,你們就無法擁有和平——無論是心中的和平,還是你們之間的和平。」
當聖母談到和平時,她當然不排除世界上的和平與為和平努力。但聖母呼喚的是另一種和平——人心的和平。
法國有一個故事,反戰的抗議者聚集在香榭麗舍大街上,舉著寫著「我們要世界和平,讓戰爭結束」的大橫幅。但在橫幅中,有一個小小的標語,由一位女士舉著,上面寫著:「我想要我家中的和平。」他們對她說:「女士,請離開。這裡既不是時間也不是地點來做這樣的抗議。」
然後那位女士說:「如果我家中沒有和平,我怎麼能為世界和平努力呢?」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真理。
要把和平帶給別人、為和平努力,我們必須先在自己心中擁有和平。而現在我們來到默主哥耶靈修的美麗之處,找到和平的地方,兄弟姐妹們,不是在餐廳裡,也不是在世界各地閒逛,更不是在娛樂或旅行中——而是在告解亭裡。
唯有耶穌基督能賜給人和平。唯有當我與天主和好,當十字架給我和平時,我才能把那和平帶到世界。因此,許多人說,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說法,默主哥耶是世界的告解亭。人們透過辦告解,來到慈悲的耶穌面前,尋求和平,好將這和平帶入世界。
在關於和平的訊息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聖母從不誇耀自己。她是如此謙卑。
聖母從不說:「我要給你們和平。」
因此,我接下來要讀的這些訊息非常深刻。
在2012年8月10日的訊息中,聖母說:
「親愛的孩子們,我來到你們中間,以和平之后的身份顯現,因為我的聖子派我來。我想幫助你們,親愛的孩子們,去接受和平。」
或者在1983年的訊息中她說:
「我在這裡以和平之后的身份顯現,是為了告訴你們,和平是世界得救所必需的,但真正的喜樂唯有在天主內,而真正的和平正是由此而生。」
在這個時刻,聖母想要說,作為和平之后,她會引領我們到她的聖子面前,因為唯有祂能賜給我們和平。所以,兄弟姐妹們,當今天你遇見一個人時,你首先可以看見的是那人是否擁有和平。我們可以擁有世界上的一切。我們今天可以在默主哥耶,明天就去美國、義大利或法國。但如果心中沒有和平,我們什麼都沒有。如果我們的心不安,就不能把和平帶給別人。
詩人美麗地表達了這一點,他說:「我的靈魂唯在天主內才有安寧。」或者另一處說:「尋求和平並追隨它。」
那我們今天怎麼生活有關和平的訊息呢?很簡單。
我們的創會聖人方濟各,是一位偉大的聖人,他說過一句美麗的話:「在不安之處,帶去和平。但只有當你擁有耶穌基督給你的和平時,你才能帶去和平。」
因此,親愛的年輕人、親愛的朋友們,在場的各位,這裡有一個關於和平的訊息:不要讓任何人——絕對任何人——奪走你的和平。如果有人奪走了你的和平,他就奪走了你的一切。
另一個貫穿在聖母訊息中的重要主題,也是為了能達到和平所必需的,就是祈禱。聖母幾乎每次都呼喚祈禱。她說:「祈禱、祈禱、祈禱。」她說的不是機械地祈禱,而是從心裡發出的祈禱。
在1997年的一則訊息中,聖母說:「沒有祈禱,你們無法體驗天主的臨在。因此,我告訴你們:祈禱,直到祈禱成為你們的喜樂。」
在2001年的一則訊息中,聖母說:「祈禱,藉著祈禱你們也向天主的恩寵敞開自己。」
祈禱對我們基督信徒來說非常重要。
在我說什麼是祈禱,以及聖母呼喚我們做什麼之前,值得先看看一項關於祈禱益處的科學研究,這是由一些與祈禱完全沒有關聯的人所做的。
在聖彼得堡,於神經與心理生理學實驗室,在教授Valeri Slezene的帶領下,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
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測量人的大腦活動。他們測量人在深度睡眠時、清醒但無所事事時、有活動和工作的時候,以及淺睡時的大腦活動。
他們測量以赫茲為單位的大腦電波。
結果如下:當人清醒但什麼也不做時,預期值是8至13赫茲。
當大腦有活動時,值應該在14至30赫茲之間。睡眠時會下降到4至7之間,而在深度睡眠時低於3。他們找來一位處於深度祈禱狀態的信徒,儀器顯示當人處於深度祈禱時,大腦活動值低於3——就像深度睡眠時一樣。由此,他們得出祈禱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結論,因為那時候我們的靈魂和身體都得到更新。這個資料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如果有非信徒問你為什麼要祈禱,你可以向他們展示這項有關祈禱的科學研究。
那麼,對我們信徒而言,祈禱是什麼?定義無數,例如與天主的關係,或與天主的對話。但我個人喜歡的一個定義是:祈禱是靈魂的呼吸。正如我不能不呼吸而活——我會死去——同樣,我不能沒有祈禱而活,因為我的靈魂會死去。這是如此自然的事。
當聖母在訊息中呼喚「用心祈禱」時,她的意思是祈禱應像呼吸一樣,不需要特別去想。正如吸氣與呼氣是我們的一部分,祈禱也應該如此。
今天有各種各樣的祈禱方式,它們都很好。當然,有集體祈禱,例如我們聚在一起唸玫瑰經,也有默觀祈禱。
我想給你們一些建議,如何改善個人祈禱——聖母呼喚我們去進行的那種祈禱——當我們獨自一人需要祈禱時。
第一件事是要為祈禱找到時間。我們人是時間的生物,我們喜歡把一切安排清楚。當我們開始工作時,有人會問薪水多少,但大家也喜歡知道工作時間。你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問,這堂教理講授會持續多久。當孩子還小,你帶他們去教堂時,每個人都會問要花多久。我們是受時間限制的人。
為祈禱定下一個時間會很好。我們方濟會士——我以我們為例,但其他修會與神父也是如此——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祈禱。而且時間是固定的:6:45開始祈禱,到7:15結束。每天祈禱的時間和長度都是固定的。我們不能整天祈禱,因為我們還有其他責任。
所以,若要改善你的個人祈禱,最好是在一天中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我何時祈禱、祈禱多久,並且遵守它。我的建議是選擇早晨。一天的狀況由早晨決定,如果你以祈禱開始早晨,你的一整天都會在祈禱中展開。
第二件重要的事是找到一個你會祈禱的地方。我剛說過,我們方濟會士起床後會去小堂祈禱。我們不會在廚房祈禱,而是在小堂。
在你居住的公寓或房子裡,一切都有安排:哪裡煮飯、哪裡休息、哪裡睡覺、哪裡看電視。但你的祈禱空間在哪裡?最好能在家裡找到一個只屬於祈禱的地方。因為聖經說耶穌上聖殿祈禱。宗徒大事錄也提到,人們會在第三個時辰去聖殿祈禱。它不必是小堂,可以是一個小角落,擺放聖母像、蠟燭、聖像或十字架——那就是你專屬的祈禱空間。
第三件事是祈禱應該簡單。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祈禱方式很多的世界,你可能會想這個祈禱好不好,那個九日敬禮好不好。它們都很好。但我們必須決定什麼對我最好。我建議你祈禱簡單的祈禱——玫瑰經。
在默主哥耶,我們不祈禱什麼特別的東西:玫瑰經、朝拜聖體、身心靈醫治的祈禱、在山坡上的玫瑰經、在十字架山上的苦路。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簡單的祈禱。
但在唸玫瑰經時,我們默想耶穌的一生,因為玫瑰經是縮影的福音。
我建議玫瑰經成為你祈禱生活的一部分,並且不要將它從家庭中拿掉,讓它如同乾旱日子裡滋潤大地的雨水一樣。
現在,當一個人找到祈禱的時間、地點,並且祈禱簡單時,就會出現其他問題。
有人說:「神父,我沒有時間祈禱,我太忙了」,或者「當我開始祈禱時,我會分心」,或者「我祈禱,但耶穌似乎沒聽到我」。
我會反問一句:
對於我們所愛的事物,我們總會找到時間。
如果我喜歡和朋友一起度過時光,或有一個愛好,我會安排一切,找時間和朋友出去。
問題是我們有多愛天主。
還有人說:「神父,我不能像聖母要求的那樣多祈禱,因為天主沒有聽我的祈禱。」
天主確實聽見了,但天主不是商人,祂不會照我們的方式回應。
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一個小孩跑去跟爸爸說:
「爸爸,請給我一把刀來玩……」
爸爸不會給孩子刀子,而是會給他另一個玩具。孩子會失望、會哭泣,但爸爸知道什麼對他最好,就給了他另一個玩具。
我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本可以祈禱留在默主哥耶。」當時本堂神父宣佈他要離開,而我在這裡很自在。但會長說:「你要去Široki Brijeg。」在那一刻,這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因為天主知道祂要把我派去哪裡、我在哪裡最需要,我必須接受。
第三件事關於分心。聖方濟各再次以自己的例子說,他進入教堂祈禱時會告訴自己:「所有雜念,留在外面。我去祈禱,二十分鐘後回來。」不要逃避雜念,讓它們存在,但不要讓它們壓住你,不要浪費時間在它們上面;它們會像來時一樣離去。
現在,當聖母說要從心裡祈禱時,她的意思是心,是每個人的內心。在一則訊息中,她說:「你們這些迷失和害怕的人,要望向你們的心。如果耶穌基督在我的心中,那麼我整個人就是祈禱。但如果沒有聖母所說的平安,沒有祈禱,耶穌基督就不能進入我的心。」
不要失去祈禱,不要失去個人的祈禱,也不要失去家庭的祈禱。讓祈禱像呼吸一樣。
你有時間做所有的事,找到時間與天主結合。
聖母訊息中第三個主題,延續著平安與祈禱的,是喜樂。
我說過默主哥耶的靈修是喜樂的。這很自然。在祈禱之後,在平安之後,就是喜樂。
今天我們所有人缺乏的——我們司鐸在舉行彌撒和講道時看到的——正是那基督徒的喜樂。有時我覺得在我們教堂的入口處應該掛一個牌子寫著:「除了穿得漂亮之外,禁止快樂。」
福音是喜樂的消息。如果我們自己不被喜樂觸動,又怎麼能把喜樂帶給別人呢?
聖母關於喜樂的訊息非常美麗。例如,1996年5月25日的訊息說:
「親愛的孩子們,我邀請你們去喜樂。讓喜樂在你們心中誕生,這喜樂來自天主,而不是來自世上的事物。」
同一年,聖母在11月25日又重複:
「讓你們的信仰是喜樂的。只有這樣,你們才能照亮這個處於黑暗中的世界。」
談到基督徒意義上的喜樂,聖母呼喚我們轉向她的聖子。在基督徒的意義上,喜樂只能來自那位喜樂的創造者——也就是耶穌基督。祂是首字母大寫的「喜樂」。
我們從福音中知道,凡遇見基督的人,都懷著喜樂離開。
在默主哥耶,透過告解和靈修談話,我所見過最大的奇蹟,就是有人帶著悲傷、重擔、憂慮而來——卻帶著喜樂離開。
默主哥耶是一個人可以遇見喜樂的地方,只要心向它敞開。
喜樂,親愛的年輕人和所有的朋友,不在於外出娛樂,無論那有多吸引人;喜樂不在於旅行,即使看見新地方很有趣。喜樂在於與耶穌基督相交。
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伯多祿和其他宗徒在復活後的情景:耶穌進入他們鎖著的房間,他們當時正躲藏著,祂向他們顯現,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並再次顯示祂復活的記號。他們歡喜地走出去,宣告耶穌已復活,祂活著,祂是世界的救主。
今天我們年輕人能做什麼呢?我們可以向瑪利亞學習。瑪利亞去探望依撒伯爾,並帶去了喜訊。
在我們生活的團體中。我百分之百肯定你們認識一些需要接受喜樂的人——那些悲傷、被問題壓垮的人。把基督的喜樂帶給他們。
幾天後,你們大多數人將回到自己的家園、國家和城市。你們身上應該能看出你們被平安、祈禱和喜樂所觸動。並將這些傳遞給他人。
當有人看著你問:「你為什麼那麼喜樂?」你可以告訴他們:「我遇見了基督。」
初期教會的人看到宗徒們時說:「你看他們多麼彼此相愛。」
我將以聖方濟各的話結束喜樂的主題。他說:「在絕望之處、在悲傷之處,要成為喜樂的使者。」
親愛的朋友,不要讓任何人奪走你們的基督徒喜樂。
我天性開朗。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總是微笑,有時甚至在祭台上——這很好。
有人曾問我:「你為什麼微笑?」這並不禁止。這並不禁止。我希望每個人都因為遇見了生活的基督而喜樂。
不要失去你們的基督徒喜樂。
而我要講的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事,是聖母在訊息中提到的——聖體聖事。
默主哥耶靈修的中心與核心是彌撒聖祭。為什麼?因為耶穌基督在我們所聽的聖言中,在我們所領受的聖體中,把祂自己賜給我們。
在彌撒聖祭中,我們遇見基督。
你看聖母是如何像一位好母親一樣,藉著祈禱、平安、喜樂以及她所傳達的所有訊息,引導我們走向她的聖子——那位活著並臨在的——聖體聖事。
因此,在1988年的一則訊息中,她說:
「親愛的孩子們,沒有彌撒聖祭你們就不能保持堅強。因此,讓彌撒不只是習慣,而是生命。」
在1995年,聖母又重複說:
「耶穌在聖體聖事中將祂自己賜給你們,所以要在你們的心內和祈禱中活出聖體聖事。」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一份文件說,聖體聖事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頂峰、根源與泉源。
默主哥耶靈修的美麗,親愛的朋友們,就在於它是以基督為中心的。
聖母完全以耶穌基督為焦點。
而我們需要做什麼?
我們需要——我回到那句「親愛的孩子們」——牽著聖母的手,讓她像好母親一樣,帶領我們走向她的聖子。她會帶我們走上平安的道路。
如果我們放開聖母的手,就會迷失方向。
最後,也許我所談到的——呼喚為平安祈禱,呼喚慶祝聖體聖事——並不是今天吸引人的東西。也許你們年輕人會被其他看似更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但要記得,身為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意味著選擇容易的道路,而是選擇艱難的道路,而那條艱難的道路會帶領我們到耶穌基督和永生。
這裡有一個給你們所有人的訊息:天主愛我們,親愛的朋友們,聖母引導我們,每個人都有未來。
平安、祈禱、喜樂與聖體聖事——這是和平之后教導我們的靈性生活四大支柱。
是否回應這召喚、是否勇敢地將它帶到世界,就看我們自己了。
不要害怕……做得好。不要害怕,我與你們同在。
(掌聲)

Mladen Parlov神父:人們在歐洲各地的堂區無法獲得的,在默主哥耶可以得到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來到默主哥耶真好。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多少地方能如此清楚地展現天主教會的本質——那就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多樣性,而這種多樣性實際上是一種合一。我們一起參與彌撒,用不同的語言讚美同一位主,聚集在同一位母親身邊,這就是天主教會——在多樣中合一、在合一中多樣。」Mladen Parlov神父在節目《Susret》中如此說道,這次訪談是為了第28屆國際神職人員靈修退省而進行,他也是該活動的講師之一。...

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於 2025 年 11 月帶同默主哥耶蒞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默主哥耶英文和平資訊中心 (Mir Medjugorje English Information Center) 與美國默主哥耶西班牙語中心 (Centro Medjugorje Hispanos USA) 欣然宣布,默主哥耶晚間祈禱節目將於今年十一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 去年,Zvonimir Pavicic神父走遍美國,主持這些感人的晚間祈禱會。今年,來自默主哥耶的克羅地亞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延續這美好的使命,把默主哥耶的靈性氛圍帶到邁阿密的中心。...

玫瑰聖母瞻禮彌撒講道 – Antonin Basler輔理主教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10月7日星期二,玫瑰聖母瞻禮當天,捷克奧洛穆茨(Olomouc)教區的輔理主教 Antonin Basler 蒞臨默主哥耶主持隆重的彌撒聖祭。他的講道主題是聖人們與至聖童貞瑪利亞的關係,以及歷任教宗與玫瑰經的關聯。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主教、神父、執事弟兄們,親愛的朋友們: 第一篇讀經讓我們注意到與聖母瑪利亞的祈禱共融,這為我們今天的相聚帶來了美好的啟示。而福音則將那熟悉而深奧的「天使報喜」場景,將天主之母展現在我們靈魂的眼前。...

十月聖母月——醫生們也談到誦唸玫瑰經對健康的巨大效果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願十月成為家庭誦唸玫瑰經的月份。參與堂區祈禱節目,以及在顯現山和十字架山的祈禱。願這段時光成為為和平祈禱的時刻。」默主哥耶堂區辦公室如此邀請,而在默主哥耶,每天下午五點彌撒前,在聖雅各伯堂戶外祭台前誦唸玫瑰經,以及星期天下午兩點在顯現山上舉行。 教宗良十四世也呼籲誦唸玫瑰經,尤其是在十月。聖伯多祿大殿每天晚上都會誦唸玫瑰經。教宗並宣布,十月十一日晚上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盛大的玫瑰經祈禱。...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新書發表會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今晚我們紀念一個對這堂區和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周年紀念。就在一年前,具體來說是去年的9月19日,梵蒂岡給予這個堂區——也就是給予和平之后——綠燈,作出nihil obstat「無障礙」 的決定,意思是:默主哥耶的朝聖和敬禮是被允許並且受到鼓勵的。再也沒有任何障礙。一年後,這項重要決定的成果已經非常明顯可見,」默主哥耶堂區的副本堂神父 Karlo Lovrić 說道。他主持了在聖雅各伯堂戶外祭台的彌撒聖祭,並有66位神父一同共祭。...

《註解〈和平之后〉的發表會——絕大多數朝聖者在默主哥耶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和平之后》一書:《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註解文本以及2024年9月19日於默主哥耶獲得 nihil obstat 「無障礙」宣告時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將於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發表會。 在一年前於梵蒂岡舉行的那場新聞發佈會上,聖座傳播部編輯部主任 Dr. Andrea Tornielli 也曾發言。他談到一些統計數據,並指出大約每年有三百萬遊客前往默主哥耶。 「這些統計數據不斷更新:去年2024年8月,分送了325,000...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天主選擇賜予我們恩寵的地方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和平之后》一書:《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註解文本以及2024年9月19日於默主哥耶獲得nihil obstat「無障礙」宣告時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將於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點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發表會。 發表會的節目將有以下語言的翻譯:義大利文 FM 99.7 與英文 FM 94.3。我們請所有朝聖者攜帶自己的裝置,以便收聽節目翻譯。 該書的編輯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堂區本堂神父Zvonimir...

《和平之后──說明》發佈會 – 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是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靈性綠洲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將舉行《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2024年9月19日新聞發佈會上,於宣佈對默主哥耶「Nihil Obstat」「無障礙」 時所發表的說明與發言)》一書的發佈會。 專責默主哥耶堂區事務的教廷特派觀察員Aldo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堂本堂神父Zvonimir Pavičić神父,以及該書編輯 Nedjeljka Valerija...

信理部《和平之后──說明》—— 聖若望保祿二世渴望前往默主哥耶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在2024年9月19日這一天,於梵蒂岡舉行了一場新聞發佈會,會上公佈了《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這份文件,並由信理部部長Cardinal Victor Manuel Fernández發表。在他當時的致詞中表示,可以「總結說,所有教宗在這件事上突顯的一點,就是對天主子民之間如此廣泛的虔誠態度抱有極大的尊重,而這種態度轉化為對一種在人民心中發生的正面靈性現象的分析,而不是對這現象是否具有超自然起源作出結論。」...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堂與默主哥耶「和平」資訊中心 誠摯邀請您參加:《和平之后》講座 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信理部新聞發佈會中的說明與發言 講座將於2025年9月21日晚上8時在聖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 以下講者將就會議內容發表: 專責默主哥耶堂區事務的教廷特派觀察員Aldo Cavalli總主教, 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宗徒堂區本堂神父Zvonimir Pavičić神父, 編輯:Nedjeljka, Valerija Kovač修女, 開幕致詞:Vedr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