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講授:黑塞哥維那方濟會省會長Jozo Grbeš神父
08/07/2025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內容以文字及音頻為準)

早安,各位。

前幾天晚上,我與你們分享了兩個部分的反思,今晚——或者說今天——我想繼續這些反思。我會稱它們為生命的兩個部分,或者更好地說:律法的生命與愛的生命。

我們常常想:「我很好,我的生活沒問題,我遵守誡命,我做著這種工作,我屬於這個團體。」這是人類自我常常理解的邏輯。人類的心理、組織、政府,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需要這種結構——但那不是全部。 聖保祿說律法導向死亡。然而,許多基督徒仍被律法困住,認為只要行為正確,就能贏得天主的喜悅與接納。

正如我們這個時代一位有洞察力的神秘女性所說:

「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規則保護我不陷入定罪與危險。它們保護我不違背天主的誡命。我以為規則真的有用。我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不放縱——我不、不、不。我義行的清單越來越長。我成功地拒絕了所有的誘惑。然而我也清楚地感覺到,我的生命裡有一種空虛。儘管我對壞事說了這麼多次的『不』,仍然有某種東西缺失了。那些曾經保護我的框架,開始變成囚禁我的牢籠。它們總是說:『這個不要做,那個不要做。』

有一天,我靜靜地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午後的陽光溫暖地灑在我身上。當我在寂靜中沉思時,我彷彿聽見主對我說:『妳建造了一個充滿規則的生活。但妳的規則把我關在門外,也把妳自己鎖了起來。』 起初我不明白。難道與天主一起的生活不就是這樣——遵守規則嗎?難道基督信仰不是建立在『不可殺人、不可犯罪』之上嗎? 我完全誤解了成為基督徒的真正意義。如果信仰不是關於規則,那我這些年來到底在追求什麼?如果我對這點誤解得這麼深,那我是不是也對天主誤解了許多?更重要的是——我現在該怎麼辦,才能使一切回到正軌?

規則讓我內心空虛。但當我感受到聖神釋放我、使我能與天主建立關係時,那是如此地有生命力,以至於我可以說,那是我人生中最偉大的字:喜樂。無比的喜樂。那份新的覺察開始填補我內心的空虛。我發現與天主的關係——住在祂內——使我內外都變得完整。最終,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我所感受到的:愛。是的,一種深深的知道:我被愛了。

這條從律法與界限走向愛的路,也許走了很久,但它極為重要。」

親愛的朋友們,是的,律法是剛硬的。它限制與懲罰。當然,對我們墮落的人性來說,它是必要的。律法與傳統在任何靈性體系中都很重要,因為它們幫助揭示與約束我們基本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並使共同體得以運作——不論是一個小家庭還是一個大國家。

沒有律法,生命會陷入混亂與無政府狀態。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律法只是基礎——一個好的基礎——但只是開始。生命的第一部分。我擔心,有些人永遠無法進入生命的第二部分。然而,這條進入第二部分的旅程正等待著我們每一個人。有些人從未抵達,有些人從未嘗試,有些人不想。有些人不明白愛的力量與質地——即基督的律法。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我們的文化大多停留在生命的第一部分——關注生存、創造安全。但更偉大的任務,是發現這一切背後的意義。

Thomas Merton,20世紀最著名的美國神秘家,曾經警告說:

「我們一生都在攀登成功的階梯,直到有一天登上頂端才發現,那梯子倚靠在錯誤的牆上。」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也許常常感到某些事情不對勁、不順利——但我們繼續前行,從未質疑,只是持續著日復一日的生活。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天主教徒常常告解同樣的罪。也許某個時刻,一個人終於意識到,他的梯子靠錯了牆,或走錯了路,或仍困在生命上半場的界限中。

親愛的朋友們,生命太短,不容許犯太多錯。但它也太短,不容我們不從錯誤中學得智慧。框架、傳統、結構——它們保護我們不跌倒。但它們也教會我們如何跌倒,並從跌倒中學習。從這些跌倒中——我稱之為生命的第一部分——我們學會如何不再跌倒。畢竟,我們都記得小時候學騎腳踏車:從車上摔下來教會我們兩件事——平衡,以及如何騎乘。那些自以為從未跌倒過的人,可能從未學會這兩樣。而且,他們很難與人相處。他們是自以為義的人。他們什麼都懂,卻什麼都沒真正懂。他們總是對的。而他們的固執,是他們最大的障礙。

真正的問題是:我是這樣的人嗎?

生命的第一部分充滿了防衛,而防衛往往也意味著進攻。但生命下半場的智慧,既不防衛也不攻擊。第一部分的時間用來建造結構、象徵、忠誠、框架、公眾形象。

然後,在某個時刻,一個人開始問: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

正如基督所說:「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

一個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或者,人還能拿什麼作為自己靈魂的代價?

看來,在生命的第一部分,我們投入了那麼多——血、汗、淚、水、歲月——以至於難以想像還有第二部分的存在。許多傳統用不同的比喻來形容從第一部分走向第二部分的旅程:初學者與經驗者,見習者與成熟者,字面與精神,少年與長者,領洗者與堅振者,早晨與黃昏。

正如耶穌對伯多祿所說:「你年輕的時候……」然後說:「當你年老的時候……」

親愛的朋友們,只有當一個人真正進入生命的第二部分,他才能看見這差別。只有那時你才能認出自己的罪、軟弱,與自我鬥爭,面對固執,照見自己故事裡的黑暗。天主沒有孫子——只有兒女。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走那條路。每一代人都必須親自發現聖神的力量。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只是對前一代作出反應。而如果生命只是反應,那就不是自由。是的——沒有人可以替你走那條路。不是你的朋友,不是神秘者,不是神父,不是靈修導師,不是你的兄弟姐妹,甚至不是你最好的朋友。沒有人能代替你走這條路。你必須自己走。

在生命的第一部分,天主常常被提起,也常常被濫用、被扭曲——扭曲到祂自己都不認得祂自己了。還記得拜登的政府,那些「虔誠的天主教徒」——連天主自己都不再明白這詞是什麼意思了。沒錯,人們需要身份、安全、秩序。但他們更需要這最重要的部分。當一個人及時地擁抱這份轉變,他就變得自由——從成就、認可、注意力的複雜綜合中解脫。他不再需要捍衛自己的身份,也不再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當一個人從自戀與自我中心的言語中釋放出來,他就進入了救恩的領域。我相信這樣的人變得如此自由,如此充滿聖神,以至於他能拋下過去的重擔——那些曾壓垮他的一切,那些他記得別人對他說或做的話,那些壓在他靈魂上的負擔。他對過去採取一種健康而誠實的態度,而過去就變成了智慧。只有智慧。

哦,明白這點是多麼重要。

能夠看見,即便是我們過去最痛苦的部分,也教會了我們最多——這是何等關鍵。我們不應壓抑它們。我們也不應以攻擊或防衛的方式重複它們。相反地,我們必須將它們轉化為智慧——這樣才能成功地走出生命第一部分,那狹隘、受限、自我中心、以小我利益為中心的生命。進入生命第二部分的第一個記號,是離開你的家、你的居所——我們現在常說的「舒適圈」。 一旦我們踏出那一步,生命就開始展開它自己的旅程。

那時,我們就會明白聖經裡的那段旅程,從亞巴郎開始:「離開你的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

這也是基督呼召我們的哲學,祂說:「誰若到我這裡來,不離開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便不能作我的門徒。」他將無法理解自由的力量。 離開生命第一部分,是每一次真正皈依的關鍵。耶穌的呼召,不是回到舊的猶太盟約,而是進入一種意識與生活方式的轉變。

祂問的是永恆的、極為個人的問題:

在死之前先死,意味著什麼?

重生是什麼意思?

如何失去你的小生命,才能找到你偉大的生命?

在這個自私的世界中,有可能活出一種無私的愛嗎?

這些都是普通但深刻的智慧之問。

基督的偉大,在於祂的簡單。新約聖經中大多數的門徒呼召,都是邀請我們離開家園、家庭與安全。

如同瑪竇福音4章22節所說:

「耶穌召叫了他們,他們立刻捨棄了魚船和自己的父親,跟隨了祂。」

但也許你無法進入生命的第二個階段,除非你完全經歷了第一個。

每個人的第一個階段都不一樣——複雜、痛苦、悲劇。

奧思定必須經歷無數享樂。
亞西西的方濟參加過無數派對與欲望。
達味和保祿——在他們理解天主之前,殺了許多人。
瑪利亞瑪達肋納——經歷過許多種愛,才遇見了納匝肋人。

我們許多人都經歷過無數高低起伏——許多罪與痛——才終於停下來問自己:那現在呢?

戈巴卓夫Mikhail Gorbachev,蘇聯共產主義最後一位領袖,在那段歲月中飽受苦難,在1985年曾經歷一個關鍵時刻。在他成為蘇聯領袖的前一晚,他與妻子散步。在某個時刻,他對她說——對國家的狀況和所有問題都心知肚明:

「聽著,事情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人們說,那句話是20世紀下半葉政治歷史上最重要的句子之一。

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極為個人的問題:

我們在生命的第一階段中,什麼時候會意識到——「事情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必須走得更高。」 那種醒悟——只靠法律是不夠的,只有框架是不夠的,只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正是轉捩點。 我常說——我是出於愛才這樣說——在我們的教會中,至少從我所見,有兩種神父: 一種是把工作做得很好的人——堂區井然有序,帳冊整齊,財政完美——一切都很妥當……就到此為止。另一種是活在聖神力量中並行動的神父。而人們要跟隨誰,是非常清楚的。

耶穌的訊息,親愛的朋友們,祂的第一次公開講話,就是一個清楚的轉化呼召。祂對聽眾說:

「悔改。改變你的思想方式。改變你的身分地位。」

換句話說:

「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現代心理學家說,我們大多數人只願意質疑自己已知的5%。

我在想——這是真的嗎?

我們是否那麼執著於自己是對的,只為了堅持自己知道的,為與他人爭辯?

親愛的朋友們,我相信這個地方——默主哥耶——正是幫助我們進入生命第二階段的其中一個地方。這不是按年齡來的。與年齡無關。 但一個人越早進入,就會越接近基督。那時我們才能完全明白耶穌所說的意思:「只有一條誡命:愛的誡命。」因為愛能理解人的靈魂。 愛成全、完成、並賦予人幸福、美善、滿足與希望的意義。愛甚至能在死亡中帶來平安。這正是為什麼基督簡化了人生。祂把所有的界限、框架和法律——濃縮成一個。

就如偉大的耶穌會士Rupnik神父曾說過:

「除了尋找上主——人生中沒有什麼比擁有愛更重要。」

正是愛讓你早上願意起床。它決定你如何渡過一天、能承受多少痛苦、能分享多少喜樂。它塑造你的靈魂與整個人生。是的——愛決定一切——而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天主就是愛。如果那是真的——而那的確是真的——那麼愛就等於天主。當一個人理解這個簡單真理時,他就會明白,愛超越所有界限。若我們把愛當作人生的參照點,那麼人生就會變得單純而富有。

若你愛你的妻子——成為好丈夫就很容易。
若你愛你的丈夫——成為好妻子就很容易。
若你愛你的孩子——成為好父母就很容易。
若你愛基督——成為好神父就很容易。
若你愛你的工作——成為好員工就很容易。
若你愛你的國家——成為偉大的政治家就很容易。

是的,愛使一切變得簡單。它是法律的圓滿,是生命的圓滿,是旅程的圓滿。它是生命第二階段的圓滿。它賦予所有框架真正的意義。

在這第二階段中,親愛的朋友們,我相信對一個人來說會發生非常重要的事:潔淨。

靈魂被從各種垃圾中潔淨出來。我最近才注意到有個詞叫「排毒 detox」。好像很流行。如果我們想為身體排毒,就得除去有害物質——壞食物、壞飲料、壞習慣。排毒身體的過程,就是去除傷害我們的東西。那靈魂不也是一樣嗎? 我們需要清潔它,讓它浮出水面,獻給天主。我們需要覺察這個過程。

我們都知道,親愛的朋友們,我們身邊有很多垃圾——我們心中也有不少。

哦,能理解那古老的智慧是多麼重要:

你是你靈魂的船長。你是你命運的主人。不要用「是別人的錯」這種藉口。我個人是不相信這一套的。你才是決定你要做什麼、怎麼做的人。而當一個人決定把眼睛、思想、時間中的垃圾清除時——他就開始理解生命的第二階段。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親愛的年輕人們, 默主哥耶是一個相遇之地。 我相信這些日子裡,你們遇見了來自世界各地有趣的人們。我相信你們走出了舒適圈,認識了新朋友,不同的人,說不同語言或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而在那些相遇中——生命變得富足。不久前我也有一個這樣的相遇。

我在某個地方要舉行彌撒,彌撒前我們在做準備。有很多輔祭和神父。其中有一個比較高的男孩。在彌撒前大約15分鐘,他走向我說:「我可以快速發個訊息給我媽媽嗎?我忘了跟她說一件事。」

我說:「當然可以。」他從口袋裡拿出手機。

我一看——是一部老式的摺疊手機。

現在有些年輕人甚至不知道那是什麼樣子。

我看著他,他把手機放回口袋。

我問:「那是什麼?」

他說:「哦,那是我的老手機。」

我問:「為什麼?你沒有智能型手機嗎?」

他回答:「我以前有。但八個月前,我對自己說:『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那部手機只做兩件事——讓我變得不潔,偷走我所有時間。
所以有一天我說:『夠了。』我把它丟了。第一個月很難。我的同學嘲笑我。但一個月後——我過得很好。
你知道嗎?我現在有好多時間。而且,一旦我對自己說『不』——接下來繼續說『不』就變得容易了。」

我問:「你幾歲?」
他說:「十七歲。」
我說:「哇……」

如果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在這個數位世界中,能做出這樣的決定——那我們呢?

我覺得他像是很年輕就進入了人生的第二階段。

他意識到那些垃圾正摧毀他的靈魂,於是對自己說:

「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或者他明白了:「我是我靈魂的船長。我決定我的命運。」

他打開那摺疊手機說:「這對我就夠了。我可以發訊息,可以打電話。其他的事——我在學校用電腦就好了。」

我親吻了他的手。

最後,親愛的年輕人們,這一切都是可能的。我們可以在聖神內迅速成熟。我們可以進入生命的第二階段。

我們可以對自己說:

「我可以這樣生活。」
「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想成為像他或她那樣的聖人。」

正如那位著名部落客兼脫口秀主持人 Joshua Charles 所說——他皈依了天主教信仰,是近期眾多皈依者之一。他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前白宮演講稿撰寫人,歷史學家,公開講者,古典鋼琴家。 才33、34歲而已。

他說了兩句話:

「我想讓智慧再次流行起來。」
「我人生的目標是成為一位聖人。」

這是可能的。
非常可能。
謝謝你們。

Mladen Parlov神父:人們在歐洲各地的堂區無法獲得的,在默主哥耶可以得到

Mladen Parlov神父:人們在歐洲各地的堂區無法獲得的,在默主哥耶可以得到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來到默主哥耶真好。我認為這世界上沒有多少地方能如此清楚地展現天主教會的本質——那就是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多樣性,而這種多樣性實際上是一種合一。我們一起參與彌撒,用不同的語言讚美同一位主,聚集在同一位母親身邊,這就是天主教會——在多樣中合一、在合一中多樣。」Mladen Parlov神父在節目《Susret》中如此說道,這次訪談是為了第28屆國際神職人員靈修退省而進行,他也是該活動的講師之一。...

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於 2025 年 11 月帶同默主哥耶蒞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於 2025 年 11 月帶同默主哥耶蒞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默主哥耶英文和平資訊中心 (Mir Medjugorje English Information Center) 與美國默主哥耶西班牙語中心 (Centro Medjugorje Hispanos USA) 欣然宣布,默主哥耶晚間祈禱節目將於今年十一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 去年,Zvonimir Pavicic神父走遍美國,主持這些感人的晚間祈禱會。今年,來自默主哥耶的克羅地亞方濟會士Antonio Musa神父,將延續這美好的使命,把默主哥耶的靈性氛圍帶到邁阿密的中心。...

玫瑰聖母瞻禮彌撒講道 – Antonin Basler輔理主教

玫瑰聖母瞻禮彌撒講道 – Antonin Basler輔理主教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10月7日星期二,玫瑰聖母瞻禮當天,捷克奧洛穆茨(Olomouc)教區的輔理主教 Antonin Basler 蒞臨默主哥耶主持隆重的彌撒聖祭。他的講道主題是聖人們與至聖童貞瑪利亞的關係,以及歷任教宗與玫瑰經的關聯。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主教、神父、執事弟兄們,親愛的朋友們: 第一篇讀經讓我們注意到與聖母瑪利亞的祈禱共融,這為我們今天的相聚帶來了美好的啟示。而福音則將那熟悉而深奧的「天使報喜」場景,將天主之母展現在我們靈魂的眼前。...

十月聖母月——醫生們也談到誦唸玫瑰經對健康的巨大效果

十月聖母月——醫生們也談到誦唸玫瑰經對健康的巨大效果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願十月成為家庭誦唸玫瑰經的月份。參與堂區祈禱節目,以及在顯現山和十字架山的祈禱。願這段時光成為為和平祈禱的時刻。」默主哥耶堂區辦公室如此邀請,而在默主哥耶,每天下午五點彌撒前,在聖雅各伯堂戶外祭台前誦唸玫瑰經,以及星期天下午兩點在顯現山上舉行。 教宗良十四世也呼籲誦唸玫瑰經,尤其是在十月。聖伯多祿大殿每天晚上都會誦唸玫瑰經。教宗並宣布,十月十一日晚上將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盛大的玫瑰經祈禱。...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新書發表會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新書發表會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今晚我們紀念一個對這堂區和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周年紀念。就在一年前,具體來說是去年的9月19日,梵蒂岡給予這個堂區——也就是給予和平之后——綠燈,作出nihil obstat「無障礙」 的決定,意思是:默主哥耶的朝聖和敬禮是被允許並且受到鼓勵的。再也沒有任何障礙。一年後,這項重要決定的成果已經非常明顯可見,」默主哥耶堂區的副本堂神父 Karlo Lovrić 說道。他主持了在聖雅各伯堂戶外祭台的彌撒聖祭,並有66位神父一同共祭。...

《註解〈和平之后〉的發表會——絕大多數朝聖者在默主哥耶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註解〈和平之后〉的發表會——絕大多數朝聖者在默主哥耶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和平之后》一書:《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註解文本以及2024年9月19日於默主哥耶獲得 nihil obstat 「無障礙」宣告時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將於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發表會。 在一年前於梵蒂岡舉行的那場新聞發佈會上,聖座傳播部編輯部主任 Dr. Andrea Tornielli 也曾發言。他談到一些統計數據,並指出大約每年有三百萬遊客前往默主哥耶。 「這些統計數據不斷更新:去年2024年8月,分送了325,000...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天主選擇賜予我們恩寵的地方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天主選擇賜予我們恩寵的地方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和平之后》一書:《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註解》(註解文本以及2024年9月19日於默主哥耶獲得nihil obstat「無障礙」宣告時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將於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點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發表會。 發表會的節目將有以下語言的翻譯:義大利文 FM 99.7 與英文 FM 94.3。我們請所有朝聖者攜帶自己的裝置,以便收聽節目翻譯。 該書的編輯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堂區本堂神父Zvonimir...

《和平之后──說明》發佈會 – 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是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靈性綠洲

《和平之后──說明》發佈會 – Valerija Kovač修女:默主哥耶是來自世界各地人們的靈性綠洲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9月21日星期日晚上8時,在若望保祿二世大廳,將舉行《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2024年9月19日新聞發佈會上,於宣佈對默主哥耶「Nihil Obstat」「無障礙」 時所發表的說明與發言)》一書的發佈會。 專責默主哥耶堂區事務的教廷特派觀察員Aldo Cavalli總主教,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堂本堂神父Zvonimir Pavičić神父,以及該書編輯 Nedjeljka Valerija...

信理部《和平之后──說明》—— 聖若望保祿二世渴望前往默主哥耶

信理部《和平之后──說明》—— 聖若望保祿二世渴望前往默主哥耶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在2024年9月19日這一天,於梵蒂岡舉行了一場新聞發佈會,會上公佈了《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這份文件,並由信理部部長Cardinal Victor Manuel Fernández發表。在他當時的致詞中表示,可以「總結說,所有教宗在這件事上突顯的一點,就是對天主子民之間如此廣泛的虔誠態度抱有極大的尊重,而這種態度轉化為對一種在人民心中發生的正面靈性現象的分析,而不是對這現象是否具有超自然起源作出結論。」...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和平之后》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 閱讀廣東話) (🎤 閱讀普通話/國語) 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堂與默主哥耶「和平」資訊中心 誠摯邀請您參加:《和平之后》講座 關於與默主哥耶相關的靈性經驗的說明 信理部新聞發佈會中的說明與發言 講座將於2025年9月21日晚上8時在聖若望保祿二世大廳舉行。 以下講者將就會議內容發表: 專責默主哥耶堂區事務的教廷特派觀察員Aldo Cavalli總主教, 默主哥耶聖雅各伯宗徒堂區本堂神父Zvonimir Pavičić神父, 編輯:Nedjeljka, Valerija Kovač修女, 開幕致詞:Vedran...

Enable Notifications OK No thanks